不知不觉,季秋已经快过完了,而明日将会迎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这个时候,天气开始变得寒冷,初霜出现,过后就是立冬节气,也就代表着冬天的到来。今年霜降的具体时间是10月23日(农历甲辰年九月廿一)06:14:32。

时值霜降,温度开始骤降,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意思就是说,豺开始捕猎;树黄叶落;蜇虫也藏入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

这一切的自然现象,都是在告诉我们,秋季已经要结束,应该为冬季提前做好准备了。老话"霜降4不做,做了一年穷" 指哪4不做?

一、霜降忌"秋冻"

"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霜降"之名,并非表示真的有霜从天而降,而是指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老话说"春捂秋冻",意思是说春天适当热一点,可以更好的使阳气生发,到了炎热的夏天就不容易中暑;秋天适当的冻一冻,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到了寒冷的冬天就不容易生病。但进入霜冻,天气寒凉,已不再适合"秋冻",而是要防秋寒。

在《黄帝内经》中记载:"秋冬养阴,春夏养阳",进入霜降时节,阳气渐退,阴气渐盛,应当注重养阴保暖。如果此时仍旧穿着单薄,很容易使寒气侵入体内,损伤阳气,导致疾病丛生。因此,此时应注重保暖,尤其是脚部、腰部、颈部等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更需加倍呵护。

二、霜降忌"大汗"

明日霜降,标志着天气由凉转寒,万物渐入收藏之境。在这个时节,正是"养收"之时。此时,自然界的阳气逐渐内敛,人体亦应顺应此规律,减少外泄,保持内敛,而"汗为心之液",因此,在这个时期避免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

往往过度运动就会导致大汗淋漓,这不仅会使阳气外泄,还会削弱机体的抵抗力,易受外邪侵袭。因为往往大汗之后,毛孔张开,如果不及时保暖,寒气很容易趁机而入,引发感冒、咳嗽等疾病。因此,在霜降时节,运动应以轻松平缓为主,避免过度剧烈,以免伤阳耗津,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

三、霜降忌"熬夜"

进入霜降节气,天气逐渐寒冷,白天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夜晚反之更加长了,古人讲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此,进入霜降时期要注意多休息,遵循"秋收冬藏",因此,霜降时节熬夜可是一大忌讳。

老话说:"熬夜伤肝,肝血不足则百病生"。霜降时节,天气渐寒,人体阳气内收,若此时熬夜,不仅会使阳气无法顺利收藏,还会使阴血进一步耗伤。长期以往,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减弱,易患各种疾病。所谓"一夜不睡,十夜不醒",熬夜对身体的损害并不是瞬间的,而是长时间累积的,一旦形成习惯,将难以弥补。

四、霜降忌"辛辣寒凉"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不仅标志着气温的骤降,也预示着自然界的阴阳转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万物趋于平静,人体亦应顺应这一自然规律,调整饮食,忌辛辣寒凉,以养护肺气,保持身体的平衡与和谐。

在《千金方》中提到:"饮食当令温暖,勿食一切冷物",霜降时节,气温骤降,人体为了适应气温的变化,就需要更多的热量来保持体温,而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其运化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营养吸收和能量供应。此时若再食寒凉,无异于雪上加霜,更易导致脾胃虚寒,影响身体的健康。

因此,进入霜降时节,人们应多吃温热熟食,如板栗、花生、南瓜等,以养护脾胃,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除此,还应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蜂蜜、银耳等,以滋养身体,抵御凉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