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凌晨,一场跨越2000公里的远程空袭震动中东。以色列出动30架战机对也门荷台达港发动大规模轰炸,目标直指胡塞武装的核心设施。
与此同时,美军协同发动空袭,导致荷台达港口损毁严重,人道危机进一步升级。这场被以方称为"7倍还击"的军事行动,不仅是对胡塞武装连续导弹袭击的报复,更成为美以联合介入地区冲突的标志性事件。
以色列此次行动堪称"教科书式打击":30架F-15I战机携带约50枚精确制导武器,精准摧毁荷台达港90%的设施及周边炼油厂、电站等目标。荷台达港作为胡塞武装70%物资进口的"生命线",其瘫痪直接切断了该组织与伊朗的军火通道。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全程直播指挥,将行动包装为"国家意志的胜利",并强调"对伤害以色列者施以7倍还击"。
美军的深度参战为事件增添复杂色彩。空袭前数小时,美军对胡塞控制的Ras Issa港口发动29次轰炸,导致70%设施损毁。自3月15日以来,美军累计对胡塞武装发动超千次空袭,此次联动以色列,显露出强化地区威慑、遏制伊朗影响力的战略意图。
胡塞武装并非被动挨打。5月4日,其发射的高超音速导弹突破以色列"箭-3"与美军"萨德"双重反导系统,击中特拉维夫国际机场,直接触发以军报复。
该组织发言人叶海亚宣称"锁定以色列所有机场",并展示利用伊朗技术支持的自制导弹能力,令中东军力平衡出现裂痕。
美以行动背后,暗流涌动。中国运-20战机于5月5日高调降落黎巴嫩贝鲁特,突破以色列封锁禁飞令,被解读为对地区局势的间接回应。
而中俄近期高调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强调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或对中东冲突持审慎态度。此外,美以曾炒作"中国向胡塞提供武器"的谣言,但遭中方明确驳斥,凸显舆论战亦是博弈战场。
荷台达港的毁灭性打击,导致也门80%食品进口通道中断,电力系统瘫痪,医院救治能力几近崩溃。胡塞卫生部称空袭致21人死亡,29人受伤,但实际伤亡可能更高。联合国数据显示,也门已有超60%人口依赖援助生存,此次冲突升级恐将引发新一轮难民潮。
这场千里空袭,既是军事技术的较量,更是地缘政治的缩影。美以联动虽短期内压制胡塞武装,却难根除其背后伊朗的支持网络,反而可能激化代理人战争风险。
胡塞武装的"非对称打击"能力,以及中俄等大国在地区的战略存在,预示红海局势将长期处于脆弱的动态平衡中。
当荷台达港的硝烟散去,留下的不仅是废墟与伤亡,更是一个亟待国际社会共同破解的中东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