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的美国国会听证会上,10月14日,一位名叫彼得·普赖的专家,站在众议员面前,他说,如果中国在美国上空引爆一颗特制核弹,全美将立刻陷入全面瘫痪,电网、通信、金融、医疗系统全都会瞬间失效,美国社会可能会一夜倒退一百年。

这番话听得不少议员频频皱眉,可稍微梳理下前因后果就会发现,这场"惊恐戏码"的核心观众,从来不是中国,而是负责审批美军军费的国会官员。
要搞懂美国为何对中国EMP技术反应过激,得先看清美国自己的"家底"--它不仅不是EMP技术的"受害者",反而是最先把这项技术变成实战武器的国家。

1962年"星鱼Prime"核试爆意外瘫痪夏威夷电网后,美国没想着防范这种力量,反而立刻启动了武器化研究;海湾战争时,装着微波装置的"战斧"导弹直接让伊拉克雷达变成废铁;2012年波音公司的CHAMP导弹,仅用一小时就瘫痪了七栋楼的电子设备;到2024年,美军特种部队已经配上了能随手拎走的便携式EMP装备。
更关键的是,就在彼得·普赖喊"威胁"的2025年,美国国防部刚曝光"SHOTCALLER计划"--要砸108亿美元研发25款秘密武器,其中就包含更先进的EMP系统,目标直指中国。这种"自己研发是'正当防卫',别人跟进就是'威胁'"的逻辑,本质上就是霸权思维在作祟。

再看中国的EMP技术发展,每一步都贴着"防御需求"的标签,而且全程公开可查。上世纪60年代罗布泊核试时,中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EMP现象,但当时没急着搞武器化,反而让青岛电波研究所花几十年监测数据,先把这种现象的原理、对设备的影响摸透;直到新世纪"信息化战争"理念普及,才开始针对性研发防御装备--2011年航天科工集团的EMP装置,核心用途是干扰敌方雷达,避免自己被锁定;2024年珠海航展展示的地面微波武器,也是为了拦截来袭的无人机、导弹;2025年公开的压电陶瓷技术,更是把EMP装备做小,变成基层部队的"电子盾牌",用来瘫痪敌方近距离的火力点电子设备。

美国真正怕的,其实不是中国的EMP技术,而是自己那套经不起折腾的底子。2021年德州大停电就是例子--只是极端天气,就造成246人死亡、数十亿美元损失;国际战略研究所2025年的报告更直接点出:美国电网设备大多用了几十年,备份系统不足,一旦电子设备被EMP瘫痪,恢复起来要花几个月甚至更久。

可美国没把精力放在补短板上,反而把中国当"挡箭牌":彼得·普赖在听证会上喊完"威胁",美国媒体立刻跟着渲染,转头就有人拿着这些"恐慌言论"去国会要军费,理由是"要应对中国EMP"。说白了,这场"惊恐表演",本质上是借"中国威胁"给军费预算找借口,掩盖自己基础设施老旧的问题。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还把这套"炒作手法"用到了台湾问题上。2025年10月,赖清德高调宣布所谓"台湾穹顶计划",号称要花万亿新台币建防空系统,还炒作"解放军会用EMP攻击台军",背后明眼人都能看出美国的影子--毕竟这套"EMP威胁论",最早就是美国媒体先放出来的。

可他们刻意不提一个事实:中国早就不需要靠核爆型EMP实现防御目标了。2025年部署在东南沿海的"电磁穹顶"系统,能远距离精准瘫痪来袭导弹的导航系统,既不会造成大面积破坏,又能有效拦截威胁,比核爆型EMP更可控、更符合现代战争规则。美国撺掇台湾炒作,说到底是想把台湾变成"电子战前沿",用地区紧张牵制中国发展。

往深了说,美国的焦虑根本不是怕中国"威胁",而是怕自己的技术霸权保不住了。这些年只要中国在高新技术上有突破--从人工智能到高超音速武器,再到如今的EMP技术,美国总会第一时间喊"威胁"。

2025年珠海航展上,中国不仅展示了EMP相关装备,还公开了电磁炮装甲车、"忠诚僚机"无人机群,全程透明,没藏着掖着--这些技术都是科研团队一步步干出来的,目的只是让自己有能力保护家园。

美国专家口中的"末日警告",说到底暴露的是美国对自身衰落的恐惧。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靠垄断技术、炒作威胁得来的,而是靠扎实的基础设施、完善的防御布局,以及理性的大国心态。

美国要是真有自信,与其在听证会上演"惊恐戏码",不如先把自己的老旧电网修一修、把防御漏洞补一补--靠嘴皮子制造的恐惧,终究挡不住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