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伟抵京履职)
日前,新任美国驻华大使庞德伟抵京履职,他自称"很荣幸和美国驻华大使馆中的工作人员,在21世纪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中推动美国利益"。
他的到来,可能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的影响包括:
执行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核心诉求,庞德伟作为特朗普任命的驻华大使,应该会积极传递并执行白宫意志。他在参议院任职期间曾强调对华"战略竞争",主张通过关税、技术限制等手段遏制中国发展。未来可能在贸易争端、科技脱钩等议题上施压,推动美方诉求落地。
当前中美贸易战陷入僵局,特朗普因国内经济压力需调整政策。庞德伟的商业背景可能使其更注重实际利益,推动双方在关税、供应链等领域的务实谈判,争取达成阶段性协议。
传递信息与缓和紧张局势。庞德伟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长期商业经历,使其对中美经济依存关系有深刻理解。分析认为,他可能以务实态度传递中方立场,避免意识形态偏见主导决策,为两国高层对话创造空间。
(他是被特朗普亲自任命的)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对华敌对情绪高涨,庞德伟需向美方传递中国真实情况,减少误解。例如,他可能通过社交媒体或公开活动展示中国市场的开放性与合作潜力,弱化"脱钩"叙事。
最后,推动特定领域合作,庞德伟曾推动全球供应链优化,可能支持中美在新能源、农业等非敏感领域合作。例如,扩大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或推动绿色技术合作,以缓解美国经济压力。
现在,中美在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全球性议题上存在合作空间。庞德伟作为参议院前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可能推动双方在联合国、G20等平台上的协调,展现"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双轨模式。
的确,庞德伟不同寻常的背景,让他成为了焦点人物。虽然他被称为"中国通",但这个标签背后却是"反华鹰派"。
了解中国是一回事,但持有怎样的态度面对,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回事。由此看来,中国对他的到来,并没有表现出传统的热情欢迎,可能也是一种姿态明确的信号。
(美国驻华大使抵京履职,外交部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回应庞德伟履职时,并未按照惯例使用"欢迎"这种的词汇,这一微妙差异,引起广泛关注,有分析认为,正是因为庞德伟有"前科",所以中方才保持了这样的态度。不过既然他已经来履职,但我们也给予了应有尊重,林剑称,愿意为其来华履职提供便利。
从另一个角度看,尽管近期中美之间签署了一份关税协议,表面上似乎雨过天晴,但实际上,中美并未彻底解决分歧。美国方面依旧以芬太尼问题向中国施压,而中国则要求美国尽快取消232关税措施。
这种既对话又博弈的局面,成为中美关系的常态。而庞德伟作为推动这条关系走向的关键人物,我们对他的态度显然有着深刻含义:
首先,不使用"欢迎"一词,或许是想对庞德伟进行微妙的"警示",希望他以促进中美关系的角度作出积极努力。这不仅是对个人的期待,更是对美方整个团队的寄语。
(中美谈判后,特朗普并未彻底对华让步)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还强调希望美方同我们相向而行,从这一点能看得出来,我们还是在从大局出发,愿意让中美保持合作而不是对抗。
最后,从整个回应来看,我们还是对美方保持警惕,并没有因为一次的谈判结果,就对特朗普政府彻底放心。
这一点在当天商务部的表态中能看到我们的考虑,当时有记者提到,最近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限制全球使用华为芯片。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
对此,我方发言人的态度,可谓是不留情面,直指美国此举破坏了国际规则,威胁到了全球经济链的稳定,敦促美方纠正错误,我们也会采取坚决措施维护正当权益。
所以说,和美方对话与交流是一方面,不让美方趁机对我们发难也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