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4日,巴西总统卢拉的一笔签名,让全球目光瞬间聚焦南美--2025年11月11日至2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举办期间,巴西首都将从巴西利亚临时迁至亚马孙雨林腹地的贝伦市。这场为期11天的"权力迁移",绝非简单的行政调整,而是巴西向世界递出的一张重量级气候名片。

此次临时迁都的安排堪称"动真格":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部门将在贝伦设立临时办公点,总统及部长签发的所有文件都要标注"贝伦签发",政府核心职能全面向这座雨林城市转移,确保会议期间决策效率不受影响。这种近乎"举国搬迁"的操作,在全球气候大会史上极为罕见。

选择贝伦作为临时首都,卢拉政府的考量藏着多重深意。这座始建于1615年的城市,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更关键的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作为帕拉州首府,它坐落在亚马孙雨林核心区,亚马孙河穿州而过,是雨林生态与人类活动交汇的枢纽。把权力中心直接搬到"地球之肺"门口,无疑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宣告:亚马孙雨林的保护已成为巴西的核心国策。

为了撑起这场盛会,巴西的筹备早已紧锣密鼓。面对5万名与会者与仅1.8万张酒店床位的缺口,政府创新性引入两艘邮轮充当临时住宿,可额外容纳5000人,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免费舱位。投资2.33亿雷亚尔改造的码头,会后更将转型为旅游设施,实现"大会遗产"的长效利用。这背后,是巴西想借COP30展现的双重野心:既要当全球气候治理的"发言人",也要做雨林可持续发展的"示范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巴西首次因国际会议临时迁都。1992年里约地球峰会期间,首都曾短暂迁至里约热内卢。时隔33年的再次举动,恰是对全球气候危机的呼应--当年的承诺需要兑现,如今的行动更要加码。从议程设置来看,亚马孙保护、气候融资、原住民权益等议题已被重点纳入,贝伦正成为全球南方在气候谈判中的"发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