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5日凌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费城全美商业经济协会(NABE)年会上的演讲,给全球金融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他不仅明确提及劳动力市场下行风险加剧,强化了本月再次降息的预期,还首次暗示未来数月可能停止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双重宽松信号下,美股三大指数应声反弹,道指盘中抹平近600点跌幅,市场对美联储10月底政策会议的关注度飙升。
核心信号一:劳动力市场成"关键变量",10月降息基本定调
鲍威尔在演讲中反复强调,自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以来,美国通胀与就业的整体前景虽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劳动力市场走弱的迹象正持续增多,这一表述直接支撑了市场对降息的押注。
回顾9月,美联储已完成2025年首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4.25%,当时鲍威尔将其定义为"风险管理"举措,旨在为疲软的劳动力市场"托底"。而此次讲话中,他进一步指出,受联邦政府停摆影响,官方经济数据(如9月非农就业报告)被迫延迟发布,但现有非官方数据显示,美国正处于"低裁员、低招聘"的特殊阶段--居民对就业机会的信心下降,企业招聘难度感知也在减弱,"就业面临的下行风险已明显上升"。
这番表态得到市场和机构的高度认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演讲后市场对10月28日-29日会议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概率已接近100%;摩根大通经济学家迈克尔·费罗利直言,鲍威尔的言论"强有力地确认"了降息预期,Evercore分析师克里希纳·古哈也认为,就业与通胀前景的稳定性,印证了美联储本月放松政策的必要性。
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内部对降息的支持声也在扩大。理事鲍曼明确表示,若劳动力市场数据按预期演变,预计今年最后两次会议(10月、12月)将各降一次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约翰·威廉姆斯此前也公开表态,支持年内进一步降息以应对就业市场急剧放缓的风险。
核心信号二:缩表或于未来数月停摆,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除了降息,鲍威尔此次演讲的另一大亮点的是关于缩表的表态。他明确提到,美联储"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停止缩减资产负债表",这是自2022年美联储启动缩表以来,首次释放如此明确的"收尾"信号。
据悉,美联储当前的缩表计划旨在逆转疫情期间的大规模资产购买,此前已逐步放缓缩表节奏。鲍威尔解释,停止缩表的核心目的是"维持市场流动性稳定",避免重演2019年9月因银行准备金不足引发的货币市场剧烈波动。TradeStation分析师戴维·拉塞尔指出,这一表态让美联储政策基调更趋"鸽派",意味着未来将向市场释放更多流动性,对美股、美债等资产形成直接利好。
不过,美联储内部对缩表的具体节奏仍存分歧。部分官员(如鲍曼)主张将资产负债表缩至"接近稀缺"状态,而理事沃勒则认为2.7万亿美元的银行准备金规模是合理目标。但无论如何,鲍威尔的公开表态已为缩表停摆定下大方向,市场对流动性宽松的预期进一步升温。
隐忧与挑战:政府停摆致数据缺口,政策决策难度加大
尽管宽松信号明确,但鲍威尔也坦言,当前美联储面临一大关键挑战--联邦政府停摆导致官方经济数据"断供" 。由于停摆,9月非农就业、GDP、零售销售等核心数据均未按时发布,而若停摆持续,10月数据甚至可能无法正常收集。
"我们正通过非政府来源数据(如私营部门就业报告、高频消费数据)和各地区联储的调研网络补充信息,但这些数据无法完全替代官方统计的'金标准'。"鲍威尔在问答环节中表示,数据缺口可能让未来的政策决策"更具挑战性",尤其是无法准确判断通胀是否已回归2%的长期目标(当前美国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仍达2.9%)。
此外,特朗普政府拟推出的关税政策也为通胀埋下隐忧。鲍威尔提到,关税带来的商品价格上涨目前主要由美国零售商和进口商承担,而非海外出口商,若关税范围扩大,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形成持续性通胀压力,这也为美联储的宽松路径增添了不确定性。
市场反应与后续展望:美股反弹,聚焦10月底会议
鲍威尔的双重宽松信号迅速反映在市场走势上。美东时间10月14日当天,美股三大指数止跌回升,道指盘中从下跌近600点转为收涨202.88点,涨幅0.44%,收于46270.46点;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也同步反弹,美债收益率则普遍下行,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跌至近六周低位4.03%,反映市场避险需求降温、风险偏好回升。
展望未来,市场的核心关注点将完全集中在10月28日-29日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上。若此次会议如期降息25个基点,将是2025年第二次降息,而年内是否会完成第三次降息(即12月继续降息),则需进一步观察就业、通胀数据的修复情况。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当前需重点关注美股科技股、消费股等对利率敏感的板块,同时警惕政策落地后可能出现的"利好出尽"行情;对于全球市场而言,美联储的宽松政策将带动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等非美货币汇率压力或有所缓解,A股、港股等新兴市场资产也可能获得更多资金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