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豪饮"白酒送药引热议!中医专家:部分苦寒类药物需酒引,但高度白酒非首选

近日,社交平台一则"骨伤药需50度白酒送服"的视频引发热议。

视频中,一名女孩正在服用骨伤药物,但与其他人服药时不同的是,她透露被医生告知服药时需要用白酒送服,"最好还是50度的"。

评论区也不少网友回应表示,自己也有过类似经历,除了白酒送服外,还有黄酒送服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药物需要酒送服?高度酒送服真的会"放大"药效吗?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天心院区骨伤科中心主任刘政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事实上,酒作为药引的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也有记载,唐宋时期药酒应用已趋成熟。"刘政治介绍,中医理论中,酒具有辛热特性,能扩张血管、通经活络,对苦寒辛味类药物具有调和作用,"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的川穹、威灵仙、乌梢蛇等药物,适量酒引可缓解其寒凉属性,减少刺激。"

另外,酒作为有机溶剂可析出药材有效成分。在现代中药的炮制技术中,也常使用50度以上白酒浸泡药材,炮制过程中酒精会部分挥发。刘政治强调:"炮制用酒与送服用酒存在本质区别,临床建议送服首选度数较低的黄酒。"

"黄酒与高度白酒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度数。"针对网络视频中"50度白酒送服补骨药"的说法,刘政治明确表示存疑。"大部分治疗骨伤的药物只能算微辛,寒性并没有达到需要高度白酒中和的程度。"并且,过量摄入高度酒可能引发肝功能损伤、酒精性骨坏死等并发症。

此外,刘政治还关注到,此前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现代血液动力学证实,酒精并无直接通经活络作用。"但中医讲究循证医学,根据经验、证据长期积累总结而来,所以酒精是否能够通经活络、是否适合送服药物,这也是一个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刘政治认为,不论是基于《柳叶刀》杂志的观点,还是中医循证医学的理论,都没有必要选择高度白酒送服药物,"如果说特别有必要的情况,从中医角度出发,普通黄酒送服即可。"

面对民间流传的各类用药偏方,刘政治建议遵循三大原则:严格遵医嘱,明确药物属性与体质适配性;若需酒引应选用低度黄酒,单次用量不超过15ml;使用酒类送服药物期间应避免与头孢类等药物产生双硫仑反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正文收录酒制(含酒炙、酒炖、酒蒸等)中药饮片共29种,成方制剂中含酒制工艺的中药约46种,明确标注"可用酒送服"的品种为5种:

1、跌打丸 (用法与用量: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2、七厘散(传统用法:外用以白酒调敷)

3、云南白药(说明书:必要时用酒送服)

4、活血止痛散(药典: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5、舒筋活血片(说明书:建议酒引增强药效)

刘政治呼吁,市民应理性看待传统用药经验,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科学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