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消息,距离5月15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谈判仅剩24小时,俄方突然发声,直斥西方提出的30天无条件停火是"最后通牒",称这不过是给乌克兰"喘息机会重整军备",强调"任何人都不能用命令式语言对俄罗斯说话"。

这番表态直接撕碎了国际社会对短期停火的期待,俄外交部更直白地指出,西方想借停火为基辅输血,"让乌克兰继续对抗俄罗斯"。

与此同时,泽连斯基强调:我只和普京谈!不会见其他俄方代表。

但根据克里姆林宫最新消息,此次会谈俄方或派国家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前去谈判,也就是说,普京或许并不会出席。

俄方态度一如既往的强硬,美国副总统万斯此前曾吐槽,普京提出的停火条件"太多了",都吓到特朗普了。

总结来看,普京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四点:领土、政权、枪杆子和北约。

其中领土问题堪称"死线",佩斯科夫多次强调,乌克兰五个地区"已入俄宪法",连谈判余地都没有。

尽管特朗普团队曾私下施压乌克兰"接受现实",甚至考虑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但当俄方完整方案浮出水面时,连一贯亲俄的特朗普也承认"情况令人不快"。

尤其在美国特使威特科夫4月密访俄方后,美俄分歧进一步暴露:华盛顿坚持乌克兰必须保留国防自主权,而普京的"去军事化"要求无异于让这个国家彻底解除武装。

更棘手的是,即便美国勉强接受部分条款,欧洲盟友和乌克兰自身的抵抗仍难以化解。乌方放话"绝不限制外国军队部署",这与俄方的核心诉求形成死结。

此外,政权问题同样无解,俄方始终质疑泽连斯基政府的合法性,尤其在今年乌克兰未如期举行大选后,俄方公开宣称基辅当局"无权签署任何国际文件"。

对于泽连斯基的合法性,特朗普本人也曾质疑:"他们早该举行选举了",甚至被曝接触乌国内反对派,这些信号被解读为美方在领土和政权更迭问题上预留妥协空间。

但真要逼泽连斯基下台,无异于要求乌克兰主动投降,这并不是美国想要的。

至于禁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和外国驻军,更是触及美国地缘战略底线,毕竟五角大楼在波兰和波罗的海的军事存在早已成为既成事实。

既然如此,俄乌似乎没法继续谈下去了,那为什么泽连斯基这次执意要见到普京本人呢?

泽连斯基甚至表示愿为此修改乌议会此前通过的"禁止与普京谈判"法令。

笔者看来这种"非顶级会谈不谈"的姿态,实则暗藏双重算计:一方面,乌方对2019年巴黎峰会和2022年伊斯坦布尔谈判失败的深刻记忆,当时俄方派出代表团周旋,最终却以乌军撤离亚速钢铁厂等不利结果收场。

另一方面,若普京拒绝会面,俄方将背负"破坏和谈"的骂名,为西方升级制裁提供口实。

如今乌克兰战场形势更加复杂,俄军近期在哈尔科夫州开辟新战线,乌军则急需休整防线、补充美制弹药。

泽连斯基需要一场"元首级会谈"来证明谈判诚意,但俄方更想用战场压力代替谈判桌让步。

而夹杂俄乌之间的美国,堪称矛盾综合体。面对即将破裂的谈判,特朗普突然放出风声称"考虑飞往伊斯坦布尔",还暗示若普京现身,自己也可能加入。

纵观各方表态,伊斯坦布尔会谈很可能沦为又一场"聋子对话"。即便在最乐观情况下,双方或就交换战俘、重启粮食出口等局部问题达成协议,但核心矛盾已注定无解。

俄乌在"先停火还是先谈判"的死结上原地踏步,而美国既无力压服普京让步,也无法说服泽连斯基屈服。

总结一下,当前俄乌谈判至少面临三重死结:

其一,双方对谈判前提截然对立,乌克兰要求先停火再谈条件,俄罗斯则坚持"消除战争根源",即乌方接受全部条件才考虑停战。

其二,美国与欧洲存在温差,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期突然呼吁"不应羞辱俄罗斯",而德国总理朔尔茨却坚持援乌立场。

其三,即便泽连斯基与普京奇迹般会面,两人政治处境也大不相同:普京以87%得票率开启第五任期,而泽连斯基因延迟选举和反腐不力在国内支持率暴跌,让步空间极为有限。

更值得警惕的是,俄乌双方都在为"谈不成"做准备。乌外长近日明确拒绝所有俄方条件,包括领土让步和军事限制;俄军则在边境持续增兵。

或许战场才是真正的谈判桌。当双方都认为能靠武力赢得更多时,和平永远是奢侈品。这场持续800多天的冲突,正在滑向更危险的未知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