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刚达成停火协议,印度总理莫迪就急不可耐地在深夜发表电视讲话,那阵仗,仿佛要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过来。这一番讲话,内容可真是"火药味" 十足,不仅对巴基斯坦下了通牒,还警告全球别多管闲事,瞬间又把紧张的气氛拉满了。

莫迪在讲话里,那是把印度的"功绩" 吹上了天。他信誓旦旦地表示,印度这次的军事行动取得了 "巨大成功",什么摧毁了恐怖分子营地,还击毙了不少恐怖分子,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按照他的说法,巴基斯坦是主动服软,求着印度停火,印度则是 "大人有大量",大度地接受了请求。可明眼人都知道,战场上的事儿,哪有这么简单?双方究竟谁占了上风,还真不好说,莫迪这 "丧事喜办" 的操作,妥妥的是在给自己脸上贴金。

莫迪还放出狠话,威胁巴基斯坦:要是巴方境内的恐怖分子再敢对印度发动袭击,下次绝对不会手下留情,等着挨更狠的揍吧!他要求巴基斯坦想避免挨打,就得立刻、马上消灭国内的恐怖分子,把他们的营地连根拔起。莫迪给这次袭击巴基斯坦找的理由,是之前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20 多名印度游客不幸死亡。印度一口咬定,涉事武装分子就是巴基斯坦政府在背后支持的,而且就藏在巴基斯坦境内。但这说法,漏洞百出。

稍微分析一下就知道,袭击者不一定来自巴基斯坦。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情况十分复杂,印度取消了当地的自治地位,大批军队进驻,还不断往那儿移民。这些移民一来,当地的政治生态就变了,选票被稀释,当地民众能没意见吗?对这些印方移民,那是打心眼里敌视。所以说,那些遇难的"游客",很可能就是印度政府和地方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印度倒好,连调查都不认真做,也拿不出任何实锤证据,就一股脑把锅甩给巴基斯坦,这操作,实在不地道。

说到冲突,就不得不提印巴之间的核威慑。巴基斯坦多次亮出核力量,试图震慑印度。莫迪对此态度强硬,直言印度绝不接受、绝不容忍巴方的"核勒索"。他这话,其实就是在告诉巴基斯坦:别拿核武器吓唬人,印度也不是吃素的,咱也是核大国,谁怕谁啊!这种互相释放核威慑,虽然危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冲突画了个 "圈",让双方都不敢轻易把事情闹大,不然真打起来,那就是两败俱伤,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灾难。

莫迪的"豪言壮语" 还没完,他直接通告全球,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对话,就只谈打击恐怖主义和巴控克什米尔问题,其他国家别掺和,别多管闲事。这话表面上是对国际社会说的,实际上就是在提醒三个国家。土耳其一直坚定地站在巴基斯坦这边,在冲突期间,还顶着压力给巴基斯坦运送军火,这让印度心里很不爽。中美两国在冲突发生后,也积极从中斡旋。美国表态愿意调解,中国更是为推动和平不遗余力,最后印巴能实现停火,和中美两国的努力分不开。可莫迪倒好,直接否认和中美有关系,他的意思很简单,是印度自己把巴基斯坦给打趴下了,与其他国家劝和无关。这脸皮厚得,简直让人无语。

印度在冲突期间的一些做法,也让人看不懂。就拿断水这事儿来说,14 号,印度又在河流上游搞事情,切断了水源,开启了第二次 "断水战争",直接把大坝一关,下游的河床都露出来了。之前第一次断水,把水库续满后,5 月 8 号又开闸放水。这关了又开、开了又关的操作,印度网友都看懵了,纷纷在网上吐槽:这到底图个啥?要是真想切断水源,直接让河流改道不就行了?可这要是真干了,那无疑就是宣战,后果不堪设想。印度这么做,说白了就是想给巴基斯坦使绊子,恶心一下对方,但又不敢做得太绝,典型的 "又菜又爱玩"。

印巴冲突由来已久,根源复杂,光靠威胁和武力,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印度这种单方面指责、拒绝外部调解的态度,只会让矛盾越积越深。国际社会都希望南亚地区能和平稳定,印度作为地区大国,应该拿出诚意,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解决分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个劲儿地放狠话、搞对抗。不然,受伤的还是老百姓,到时候,再想挽回局面,可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