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上任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将"关税墙"越垒越高。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于4月5日生效,还对与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和地区征收不同的、更高的"对等关税",4月9日生效,将"关税大棒"挥向几乎所有重要贸易伙伴。

关税大棒"蝴蝶效应"令全球不安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招致了多国反对和反制。全球资本市场连日来超级震荡,不少于50万的美国民众走上街头要求特朗普"住手"。但是特朗普4月7日却向媒体表示,他眼下没有暂停关税政策的考虑。他甚至提出,如果中国不在4月8日前撤销对美对等加征34%关税的反制措施,美国将在4月9日对中国商品再征收额外的50%的关税。他还不断向欧盟和日本施压,要求欧盟必须从美国购买能源,日本需要开放市场。

美国政府官员当地时间4月8日说,目前已有70多个经济体在就关税政策与美接触。但据美国媒体报道,这些所谓的接触缺乏真正的谈判架构或双向协作,令人沮丧。

4月2日,特朗普加征"对等关税"的消息传出后,因投资者担忧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加剧全球经济衰退风险,美国纽约股市主要股指期货当日在盘后交易中遭遇暴跌行情。4月3日、4日,美国纽约股市和欧洲股市连续两天暴跌,美国股票市值两日蒸发6.6万亿美元。同时,美元对欧元等主要货币汇率暴跌,暴露出这一传统避险资产在动荡局势中的光环已然褪色。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就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

4月7日,全球股市重演"黑色星期一"。亚太市场中,多个股指出现多年未见的单日最大跌幅;欧美股市开盘集体大幅下跌;澳大利亚股市创5年来最大单日跌幅。4月8日,由于投资者对围绕关税达成协议有期待,日本、欧洲、英国等股市上涨,国内A股由于有"国家队"护盘翻红,而纽约股市三大股指下跌,国际油价也下跌。

当地时间4月8日,美国白宫发言人确认,将从美东时间4月9日凌晨零时对中国征收额外 50%关税。由于部分国家对美国"对等关税"公开采取反制,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的担忧加重。4月9日,日本东京股市大幅回落,韩国、新加坡股市下跌,澳大利亚股市大幅下挫;当地时间4月9日,英国伦敦股市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欧洲三大股指全线下跌。同一天,港股低开后恒生指数涨0.68%收盘,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走低至7.4以下,但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直至收盘。4月9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大幅上涨,但美元指数下跌,美国国债收益率显著上升。

瑞银集团金融服务公司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在美国关税策略不确定性和其他国家潜在报复的驱动下,股市波动性很可能在未来数周依然处于高位。

美国关税政策逻辑谬误自伤其身

多家国际组织认为,美国加征关税等保护主义政策将损害全球经济,严重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并对全球产供链造成冲击,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将加剧国际经贸关系紧张和全球经济格局分裂。美国伊利诺伊州州长普里茨克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实际相当于向美国民众征税。

美国关税政策的核心依据,是将贸易逆差视为美国经济的"出血点",当成"外国占美国便宜"的证据。但事实上,美国凭借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收入以及海外投资等,在全球经济循环中占据显著优势。仅2023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就高达2780亿美元;2024年,美国企业海外利润高达6320亿美元。

想借助"关税大棒"重拾制造业在逻辑上有根本错误。关税作为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最终成本往往会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实施"对等关税"可能导致美国物价水平短期内上涨约1.3%,2025年经济增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由于担忧关税将引发美国物价上涨,不少美国人最近开始抢购日用品。高关税意味着从汽车、家电到汽油、杂货,所有商品价格都将上涨。贸易伙伴的反制措施,可能导致美国出口商品在海外价格上涨、需求下降,从而使得"制造业回流"更加不可能。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推出的"对等关税"可能导致苹果公司在美国销售的主要产品涨价。苹果公司难以全面实现在美国制造产品,需要至少5年时间才能启动生产,且会使苹果设备成本翻倍,极大推高苹果产品价格。

英国《自然》杂志最新刊文指出,美国是全球实验室设备和试剂最大的进口和出口方之一。新一轮关税政策将导致美国科研设备和用品价格大幅上涨,对美国科学研究再次造成严重冲击。

由于美国进口关税平均税率上升,高盛首席经济学家扬·哈丘斯将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2.4%下调至1.7%。摩根大通日前将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上调至60%,认为关税政策是主要原因。《纽约时报》分析指出,别国针对美国关税的反制措施将影响美国近800万人就业。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表示,美国目前可能正朝着经济衰退的方向发展,每个家庭将面临至少5000美元的收入损失,明智的做法是美国"撤回已经宣布的政策"。

中国反制并力挺中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

4月4日,中国针对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发起反制。当天,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将 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将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对进口医用CT球管发起产业竞争力调查,在世贸组织起诉美"对等关税"措施;海关总署暂停美国4家企业产品输华资质、暂停美国两家禽肉企业产品输华。

4月5日,中国政府发表了关于反对美国滥施关税的立场,认为美国有关做法违背基本经济规律和市场原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行径。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

美东时间4月7日,美方威胁进一步对华加征50%关税。外交部发言人林剑4月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施压、威胁和讹诈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如果美方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4月7日,A股在清明节假期后开盘遭遇下挫的情况下,"国家队"出手支持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4月8日一早,中央汇金明确自己在资本市场发挥"平准基金"作用,央行表示必要时向其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宣布近日已主动增持国内股票,近期将继续增持。国务院国资委全力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动作为。截至4月8日收盘,A股已有百余家公司宣布回购增持计划,金额超过100亿元。

4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李强表示,中欧应扩大相互开放,共同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中国有充足的储备政策工具,完全能够对冲外部不利影响,对保持自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充满信心。

4月8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议,同意尽快启动磋商,深入讨论市场准入相关问题,并立即开展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讨论中欧汽车产业投资合作问题。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4月1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欧洲议会全会上表示,欧盟有强有力的反制计划,必要时将反击美国关税政策。这是4月1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拍摄的欧洲议会全会现场。新华社发(欧盟供图)

4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表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平等对话磋商解决各自关切,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白皮书透露,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最大逆差来源地,逆差规模总体呈现扩大趋势,2023年为265.7亿美元,占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总额的9.5%左右。综合考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本国企业在对方国家分支机构的本地销售额三项因素,中美双方经贸往来获益大致平衡。

针对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由34%提高至84%,外交部发言人林剑4月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美方对中国滥施关税,一味进行极限施压,对这种霸道霸凌行径中方坚决反对,绝不接受。美方如果真的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拿出平等、尊重、互惠的态度。如果美方置两国和国际社会的利益于不顾,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4月9日稍后时间,中国再次推出一揽子反制措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将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发布公告,决定将护盾人工智能公司等6家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禁止其从事与中国有关的进出口活动,禁止其在中国境内新增投资,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实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将美国光子公司等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并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就美国对华产品进一步加征50%关税追加提起诉讼。此外,文化和旅游部同一天对赴美中国游客发布风险提示,认为近期由于中美经贸关系恶化以及美国内安全形势,提示中国游客充分评估赴美旅游风险,谨慎前往。

关税冲击引发多国采取措施"去美国风险"

美国对来自欧盟的产品将征收20%的关税。以美国作为重要出口市场的欧洲制药、汽车、医疗器械、化妆品、酒类、家具和奢侈品等行业受"对等关税"的影响将尤为严重。此外,美国和欧盟围绕增值税的争端仍未解决。如果美国针对欧盟的增值税进行报复,"对等关税"可能会超过20%,对欧盟经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德国经济研究所的分析显示,欧盟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将平均下降0.25%,德国GDP降幅约为0.33%。

当地时间4月9日下午,欧盟27个成员国投票表决通过了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25%关税的反制措施,作为首轮对美关税反制措施,以报复特朗普政府3月12日宣布的对欧盟征收钢铁和铝的关税。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表示,如果美欧关税冲突升级,数字服务领域的美国大型科技企业会成为反制目标,包括谷歌、亚马逊、脸书、苹果、微软等。

近日,英国汽车制造商捷豹路虎等宣布暂停向美国市场交付新车,以应对关税问题。美国是英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出口商品涵盖汽车、威士忌、医药、化工等多个高附加值行业。据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预测,如果美国关税措施引发全面贸易战,英国GDP增速可能被拉低1个百分点。英国约 60%的小型出口企业与美国有贸易往来,其中多数缺乏应对突发成本变化的财务能力,关税可能导致裁员、融资困难甚至业务中断。英国政府近期将就对美国实施报复性关税启动为期一个月的咨询程序,并确定可能涉及的商品范围。

加拿大总理卡尼3日宣布,对美国汽车关税采取反制措施,对等征收25%关税。4月3日,车辆陈列在加拿大温哥华的汽车经销商店面外。新华社发(梁森摄)

为应对美国单边主义贸易政策和供应链安全风险,多国正尝试通过重组供应链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加速构建"去美国风险"贸易网络。加拿大政府近日启动"贸易影响计划",帮助出口企业开拓新市场;墨西哥4月3日宣布了包含18项要点的国家产业振兴计划,旨在强化本土工业、能源与粮食主权,并推动进口替代;越南正考虑调整过度依赖对美出口的经济结构,寻找美国以外的替代市场;印度重启与英国的自贸协定谈判,宣布将于年内与欧盟达成自贸协定;泰国已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签署自贸协定;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将积极推动东盟与中日韩及东亚峰会等多边对话平台发挥更大作用;巴西推动南方共同市场与贸易伙伴的自贸协定谈判;德国汽车业考虑转向军工领域降低对美依赖、强化欧洲本土军工供应链;荷兰减少对美国云服务技术的依赖,加快替代方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