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睡眠时间,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要睡足8小时。毕竟在此前,人们接收的信息都是"每天睡满8小时,才是优质的睡眠。"
事实上,"8小时睡眠论"这个说法并不正确!我们都被骗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别再被骗了,"8小时睡眠论"是错的!英国睡眠协会会长尼克·利特尔黑尔斯认为,一刀切的8小时睡眠论,会给很多人带来睡眠焦虑,并对此提出了科学质疑。首先,每个人对睡眠时间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其次,衡量一个人的睡眠质量,并非是看TA的睡眠时长,而是看睡了几个睡眠周期。
正常的成年人,每晚睡眠大约有4~6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的时间持续为90~110分钟不等。在睡眠周期中,我们会经历非眼动睡眠、眼动睡眠以及快速眼动睡眠等阶段,这些睡眠阶段也是睡眠由浅到深的过程。我们睡了多少个睡眠周期,意味着身体充分的修复和睡眠,都是按周期走的。但若是生活中出现一点小意外,人们是很难保证每天睡足8小时的。如果每天逼着自己一定要睡足8小时,会让情绪变得十分沮丧,反而对健康不利。总的来说,每晚睡足8小时这事不能强制性执行,要因人而异。
既然"8小时睡眠论"不靠谱,那么人们究竟该睡多长时间呢?
你的年龄究竟该睡多长时间?
每个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同的,小孩子可能要睡足10小时以上,而多数成年人则需要睡够7~9小时。你的年龄,究竟该睡多久?大家不妨参照一下美国睡眠基金会建议的睡眠时长标准▼
图源:小编自制
当然,这个表只是参考,具体要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准。通常来说,好的睡眠有两个要求:有规律+睡得够。举个例子,假如你的每天推荐睡眠时长是8小时,而你习惯每天凌晨1点睡,早上9点起,起来感觉一点也不困,这也算合格的睡眠。但也有研究表明,晚睡也会伤身,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尽量早睡早起。
医生:过了60岁以后,睡觉注意这3点
1. 睡前不要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老张年轻时就喜欢看电视,后来他迷上了智能手机,尤其是晚上睡前,总要刷一会儿短视频才能入睡。看着屏幕上的精彩内容,他感觉自己还年轻。但实际上,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会严重影响睡
眠质量。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大脑中褪黑激素的分泌,而褪黑激素是帮助人们入睡的重要激素。当褪黑激素水平下降,入睡的时间就会推迟,睡眠也变得浅而不稳。
根据一项发表于《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卫生期刊》的研究表明,使用电子设备与失眠、睡眠延迟以及早晨疲劳感的增加有显著相关性。医生告诉老张,晚上九点之后尽量不要再看手机或电视。起初老张很不习惯,但他决定试一试。没想到,仅仅一周,老张的入睡速度明显加快,醒来时也不再有疲劳感。
2. 睡前不要大量进食或饮酒
老张还有个习惯--喜欢在睡前吃点宵夜,尤其是重口味的烧烤、火锅,偶尔还会喝上一两杯小酒。他总觉得,吃饱了才能睡得踏实。但医生却告诉他,这种习惯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
睡前大量进食会加重胃部负担,导致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胃食管反流。特别是重油重盐的食物,更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影响睡眠。
更糟糕的是,睡前饮酒虽然能让人暂时感到放松,但酒精实际上会打乱睡眠周期。酒精会导致浅睡眠阶段增加,深度睡眠减少,人的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长期如此,会增加患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老张听了医生的建议,开始控制晚餐的量,尽量不再吃宵夜,也戒了晚上喝酒的习惯。几个月后,他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胃部不适也消失了。
3. 睡前不要情绪过于激动或焦虑
老张是个性格急躁的人,遇到烦心事总是爱琢磨,尤其是晚上躺在床上,越想越睡不着。很多人和老张一样,习惯在睡前回顾一天的事情,甚至有些人还会选择看让人紧张的新闻或悬疑小说。这些都容易让大脑过度兴奋,导致情绪波动,结果就是怎么也无法入睡。
科学研究表明,情绪的波动会直接影响神经系统,尤其是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会让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身体一直处于"备战"状态,自然无法进入睡眠的"修复模式"。
老张学会了调节情绪,睡前不再看那些容易让人激动的内容,而是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者做些简单的呼吸冥想练习。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入睡变得更加轻松,夜里也不再频繁醒来。
医生的建议:调节睡眠,延长寿命
睡眠是生命的基础,尤其是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良好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睡前的这些习惯,虽然看似无伤大雅,但日积月累,对身体的损害却是实实在在的。老张最终认识到,长寿并不只是依赖于饮食和运动,合理的作息和健康的睡眠习惯同样不可忽视。
医生建议,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保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尽量在晚上十点前入睡,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此外,白天适当运动,保持规律的作息,也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老张如今已经彻底改掉了那些不健康的睡前习惯。每晚,他都会提早关掉电视,放下手机,泡上一杯温热的花草茶,放松心情。渐渐地,他感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有活力,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生活质量的提升,让他深刻体会到: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长寿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