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刻取消访华后,德外长主动致电中方,话里话外都是想要重启访华的意思。王毅外长也把话说得很清楚,中方要求明确,至于访华一事,怕是没有那么容易。

德外长瓦德富尔

日前,中国外交部宣布,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主动致电中方,与王毅外长进行通话。众所周知,10天前,这位德国外长在最后一刻突然取消访华行程,并且把取消理由归咎于中方未能安排足够多的会面行程。这种罕见的外交辞令,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

德媒迅速捕捉到了背后的尴尬,认为可能是除中德外长会晤外,中方并未安排其他会面,这没有达到德外长的期望。按照西方媒体的叙事,这一行程是德国主动取消,仿佛中国"被放了鸽子"一样。

但是,在此次中德外长对话中,外界才了解了其中的真正原因。王毅外长在通话时,重点强调了台湾问题,并且指出,当年德国分裂为东德西德之时,中国曾无条件支持德国完成统一大业。如今,中国要完成统一大业,也希望德国能"将心比心",反对"台独"。

王毅外长与瓦德富尔

王毅外长并不是一时兴起谈起这个话题,而是鉴于这位德国外长的"前科"。就在计划访华前,瓦德富尔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公然干涉中国核心利益和台海事务,声称德国"坚持一中政策",但"执行细节得德国自己说了算",并强调"反对用武力改变台湾海峡现状"。

中国外交部当时做出了反驳,明确表态"一中"就是"一中",根本没有自行定义的空间,德国不反对"台独",就是纵容"台独",这是中方的底线。48小时后,德外长就"取消"了访华计划。如今看来,怕是德国先踩到了中方的雷点上,惹了中方不快。

德国军舰穿越台湾海峡

另外,王毅外长在对话中也说得很清楚,德国不能搞"违背事实的无端指责"。而瓦德富尔的表态与之前有明显变化。他强调明确表示"德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没有变化",并希望能在中国方便的时间"尽早访华"。这番话也表明,德外长能不能来,决定权在中国手中。

瓦德富尔原计划在访华中提出不少诉求,一个是稀土,另一个就是台湾问题。这种"既要好处又要教训人"的姿态,正是中方拒绝安排更多会谈的核心原因。而如今瓦德富尔主动致电,背后隐藏着德国不可忽视的经济压力。

就在瓦德富尔取消访华的同一周,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了一则令德国政府尴尬的消息。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取代美国,再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这一经济现实使德国企业无法承受与中国关系恶化的后果。

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展区

而本打算随瓦德富尔访华的德国企业界人士更加担忧。德国汽车、机械、化工等支柱产业对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依赖尤为严重,特别是稀土资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德国现任政府是多党联合执政,内部对华政策分歧明显。

王毅外长也直接点明了这一点,他表示,中德需要制定更稳定、更可持续的政策框架,确保双边关系始终行进在正确轨道上。这番话暗示中国认为德国当前对华政策不够稳定,缺乏可持续性。总的来看,德外长短期内想要再次踏进中国大门,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