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部要在香港发行40亿美元主权债券,这不是因为缺钱,外汇储备有三万多亿美元,九月贸易顺差也有五百多亿美元,根本用不着借钱,这次发债主要是为了试探市场反应,而发债时间恰好和中美在马来西亚举行经贸会谈的日子碰到一起,市场立刻就有了强烈反响。
很多人一开始觉得中国要借美元债,其实这个想法走偏了,这不是借钱的问题,而是去争取国际上的定价权,如果中国发行的美元债券利率比美国国债还要低,那就表示国际市场认为中国的信用比美国更可靠,这种情况会触动美国的利益,因为美国国债一直被看作无风险利率的标准,现在有人来挑战这个位置,美国方面自然会感到不安。
更妙的是,中国承诺到期用人民币还本付息,这一招相当高明,现在美联储即将降息,美元可能走弱,而人民币预计升值,那些购买中国美元债券的机构,既能赚取利息,又能悄悄换成人民币资产来对冲风险,这些机构并非被迫购买,而是自愿选择,这种市场自发行为比任何政策推动都更加有效。

美元回流受到影响,因为全球资本过去习惯购买美国国债,现在部分资金转向中国发行的美元债券,导致流向美国的资金减少,如果美联储继续降息和增加货币供应,加上美元回流减弱,美国本土的通胀压力可能加大,同时财政赤字依赖印钞弥补的空间变小,使得降息和控制通胀之间的平衡更难维持。
最厉害的是,中国没有发行新货币,也没有抢美联储的印钞权,却让国际市场把"中国版美元债"当成安全资产,这就绕开了美元体系的核心垄断--发行、信用和定价都集中在一起的那些部分,日本和德国以前也发行过美元债,但都是为了稳定汇率或补充储备,中国和他们不一样,是主动出手,把美元债从融资工具变成了战略武器。
有人会问这件事能不能做成,说实话,我也没法确定,不过有一点很明白:这不是一场你输我赢的游戏,而是规则正在重新改写,过去几十年里,美元体系一直像铁板那样稳固,现在却开始出现裂缝,中国并不是想推翻这个体系,而是打算加入进去,让全世界看到除了美国国债之外还有别的选择。
国际资本用更低收益购买中国美元债,这背后是一场信任投票,表明他们相信中国的政策会保持稳定,经济不会突然崩溃,这种信任不是靠口号建立的,而是通过几十年持续增长、坚持开放、避免债务陷阱积累起来的。
最后说点个人看法,这件事表面上是金融操作,实际上涉及地缘博弈,中国没有采取强硬手段,也没有发动贸易战,只是轻轻推动一下,就动摇了美元体系的几个关键部分,真正的高手往往不动声色,表面风平浪静,底下暗潮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