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发行特别国债为六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增资的呼声终于变成现实。10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财政部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当前,六大行资本充足率均高于监管要求,不良贷款率普遍低于1.4%,为何财政部选择在此时出手注资?业内人士分析,银行净息差不断下降后,利润出现下滑,内源性资本补充压力增加,若不及时通过外部渠道注资,银行在发展中可能出现缩表倾向,国家此时增资恰当其时。此外,银行为防止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行业风险,也需要未雨绸缪。

此前,在谈及此次注资背景时,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依靠自身利润留存的方式来增加资本,但随着银行减费让利的力度不断加大,净息差有所收窄、利润增速逐步放缓,需要统筹内部和外部等多种渠道来充实资本。他表示,为巩固提升大型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发展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经研究,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也在10月8日的发言中表示,将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创造更好金融环境。随后,有关增资方式的诸多设想中,市场对重启特别国债的预期最高。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市场期待特别国债原因有二:一是当前银行估值较低、处于破净水平,在增资方式上要尽量避免对现有公众股东和资本市场的冲击;二是本轮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中,财政政策将积极发挥作用。

数据显示,现在六大行资本充足率均高于监管要求,不良贷款率普遍较低(今年6月末不良率均低于1.4%)。

之前,市场猜测注资理由主要有三个,一是近期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扩大,大行支持股权投资消耗的资本会快速增加,相应需要先做好准备;二是银行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行业的风险还未充分暴露,需要未雨绸缪;三是近年银行净息差不断下降后银行利润下滑,内源性资本补充压力增加,同时外源性资本补充难度加大,需要国家增资。

参考当前六大行的资本补充方式与资本充足率,不同于以往的"主动防御",本轮注资普遍被视为应对未来风险的前瞻性举措。金融监管总局日前披露,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突破1.8%的自律机制合意临界值,维持在1.54%。其中六大行净息差仅为1.46%,较股份行、农商行分别低出0.17、0.26个百分点。息差收窄叠加普惠金融让利力度加大,六大行盈利能力下降,上半年5家公司营收、净利同比"双降"。这意味着,六大行通过盈利留存内源性资本的能力持续减弱。

业内人士表示,若不及时通过外部渠道注资,银行在发展中可能出现缩表倾向,这显然和国有大行作为金融体系"主力军"落实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的宗旨相背离。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在金融持续让利实体经济、银行业利润增速下降、通过利润留存补充资本的空间受到挤压的情况下,及时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不仅有助于其自身可持续经营,也有助于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让大型金融机构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从宏观上看,通货紧缩时向大行注资的时机更好。究其原因,注资将显著提升大行的资产投放能力,在通胀时将加剧物价上涨压力,而在通缩时则有助于提升物价。

回顾历史,国家集体对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最近的一次还要追溯到2004年到2008年间,以外汇储备的方式通过中央汇金注资四大行;而在更早的1998年,财政部曾通过发行30年期2700亿元特别国债注资四大行,这笔债券也将于2028年到期。2010年四家大行的配股也属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行为,但参与方不仅仅是国家股东,还有其他股东。

资金来源方面,随着《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2018年7月发布)等文件的印发,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明确为财政部,中央汇金明确为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

这笔资金如何使用?"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主力军,大型银行在未来仍将加大针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力度,推动信贷规模持续增长,叠加探索净息差承压背景下的非息业务扩张,或将导致风险加权资产规模上升,加大资本消耗。增加核心一级资本计划,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有序实施,有望引导大型银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资本约束下的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抵御能力。"中国银行研究员李一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