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已经进入今年第十五轮油价调整的第三个工作日了。

一转眼,这一周就这样过去了。

有车一族最近恐怕都得时刻盯着油价的变化。

每升油价上下浮动,月末钱包真能切身体会。

回顾之前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油价先是大跌超635元/吨。

不少人驾驶出行时还能感受到加满油箱的那点小幸福。

但到6月份以后一切都变了。

三次连涨,累计上涨超过540元/吨。

换算一下,相当于每升油价涨了0.43元。

各地加油站的标价直线上冲。

回想年初的油价低谷,只能说很怀念。

7月里头的三次油价调整,前两次已经尘埃落定。

7月1日那次,油价曾经一度飙升到近几年最高值,单次上调超过600元/吨。

结果国际油价迅速下跌,最终实际涨幅收敛,但还是涨了235元/吨。

本周二第二次调整则迎来了下调,稍微缓了大家的压力。

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92号汽油价格大约在7.2元/升左右,95号汽油则超过7.7元/升。

这个数字,比年内最低点又高出不少,肉眼可见油价的"波澜壮阔"。

再看看国际市场。

周五,国际油价实打实来了个高开低走,盘中上蹿下跳了一阵子,最后收盘小幅下跌。

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轻质原油期货下跌了20美分,最终收在每桶67.34美元,跌幅0.30%。

伦敦那边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小跌24美分,收报每桶69.28美元,跌幅稍大一些,0.35%。

消息面上引发变化的不只是供需。

18日,英国政府官方声明称,在欧盟下调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后,英国也会加入。

这一决策,让市场对俄罗斯石油出口的政策约束再加码。

同日,伊拉克和库尔德方面关于石油计划达成了一致,据说会有最多40万桶原油/日进入市场。

供应量一上来,油价自然就承压往下走。

很典型的一场"多方博弈"。

放大到全年走势,25年已走完的十四轮油价调整那是M形结构特别明显。

一月暴涨,二月至五月持续阴跌,然后六月开始仿佛换了风水,油价又回到上行通道。

七月到中旬又下跌,真应了那句"大涨大跌都是市场常态"。

年初之所以涨,主要是全球经济复苏预期、OPEC+继续减产和地缘紧张局势叠加。

到了春末夏初,美国加征关税,OPEC+放开产量阀门,国际油价再次连跌数月,国内油价也随之跳水。

六月的中东局势又带来一轮剧烈波动。

先是以色列大规模行动,后面又迅速达成协议停火。

国际油价直接从暴涨到深跌,国内92号汽油价格从6元时代重新翻回7元区间。

这操作幅度,普通车主都能算得出油钱的涨跌账了。

虽然现在油价刚刚打开新一轮调整窗口,前三个工作日表现还算平稳,统计下来汽柴油预计下调约25元/吨,幅度不大。

但今天是周末,按规定油价调整搁浅。

老司机都懂,这只是临时的"喘口气"。

未来变数还大,还得继续看国际形势和政策。

说实话,这种油价的反复也真是让人心累。

政策端风吹草动、国际局部热点、还有经济复苏一放缓就"见效"。

每次加满油箱,都隐隐有种"追着油价跑"的无力感。

不少网友评论说,油价再这么折腾,新能源车的吸引力是越来越大。

油价涨了,对不打车的人影响没那么大,可对有车一族、货运司机、网约车师傅,几乎就是生活成本的直接变动。

不管你跑商务、干物流,还是纯粹家庭用车,几毛钱的差价,每个月都能"磨没一顿饭钱"。

这也在倒逼大家精打细算、合理出行,该拼车拼车、该骑单车骑单车。

展望下一个调整周期。

虽然预测油价"搁浅"或"小幅下调"的声音目前更大,但所有的不确定性都还悬在那儿。

中东局势、欧美制裁、全球经济数据、OPEC+会议,只要哪个方向风向突变,油价又会直接"起飞"或"跳水"。

作为普通消费者,能做的只剩下随时关注官方渠道信息。

别一不小心错过关键变化。

整个来我国油价调价机制其实还是比较透明,而且每次调整基本上有据可查,最大程度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

但就老百姓日常感受来说,还真希望油价能更平稳些。

别让大家总是被数字牵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