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双方在军事武器的消耗上面数量也是非常明显,欧美的军火商对于乌克兰也有着一些军火的援助,只是随着战线的拉长,欧洲军火商在制造火药上面却出现了"卡壳"的情况。

尤其是在2024年的时候,欧美的军工对中国的原材料进行疯狂的囤积,有的居然已经囤积了三年的时间,为何会大量的囤积难道是怕中国突然进行管制吗?

欧洲军火商抓狂

在现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当中有着不少的地缘问题,其中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是非常激烈的,并且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不少的欧洲军火商蠢蠢欲动,因为冲突持续的时间越长对于火药武器的消耗是非常大的。

让这些军火商看到了一些战争财的商机,一些欧盟的国家对于乌克兰是"支持"的,尤其是法国甚至在公开的会议上表示是支持乌克兰的,可是他们想要援助乌克兰也是"有心无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还是和火药有着一定的关系,要知道武器弹药的组成部分是非常复杂的,可是不管是在精密的仪器,想要在战场上有着一定的威力还是需要火药作为加持的,就算是简单的弹药也是需要外部的钢壳加上火药以及引信来组成的,点燃之后火药也会在碰撞中爆发威力。

可是从相关的数据当中可以看到,欧洲的国家在火药的生产上是存在着一定的短板的,火药的生产商更是非常的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寻求火药的重要原材料也成为关键的一步,法新社对于火药的重要原料也做出了相关的报道。

表示硝化棉是非常重要的原料,大部分的欧洲国家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可是在2023年的10月份欧盟就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对中国的棉花进行"打压",要知道棉花和硝化棉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的紧密的,硝化棉也被称为棉短绒,中国更是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国家。

在国际的市场上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全世界的市场上中国占据一半的位置,对于这样的情况,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2024年的4月也是做出报道,表示欧盟在之前对中国的棉花颁发"禁令",现在却需要用其作为原材料制作火药。

不过在需求如此紧迫的情况下,有的欧洲公司甚至已经囤积了三年的时间,硝化棉究竟是在火药上面起到怎样的作用,如此重要?

囤中国原材料已达3年

欧盟对中国的新疆棉有着一定的滤镜,当然并不是什么好的事情,这也是"抵制"中国新疆棉的原因,可是随着后来在火药上的重要作用,也开始大量的囤积,其实棉花和硝化棉并不是一种东西,可是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棉花刚收集的时候是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经过扎花这样的步骤之后是可以进行纺纱的,在这道工序之后的产物是可以进行一些纸币的制造,不过在之后的这道工序是和火药有着联系的,绒化纤这样的步骤是可以产生硝化棉这样的物质的。

在火药的使用的过程里面是需要进行燃烧的,在经过很多的实验之后发现硝化棉作为燃烧剂是非常好的,不过这样的物质在保存的时候要是需要注意的,因为硝化棉也有这位自己的燃点,只要达到180度的温度,硝化棉就能带来一定的危害。

了解到了硝化棉的重要作用,欧美的一些军火企业对于这样的重要原料也是非常重视的,因为欧洲将近七成的硝化棉都是来自于中国,不过国际上的复杂环境也是多变的,可能也存在一些扣留原料的情况,因为这个原因,不少的企业也开始进行囤积。

在环球网的报道里面就可以看到,有一家企业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开始每个月从中国"进货",保持着囤货的习惯,并且这样的习惯已经持续了三年的时间,因为中国的硝化棉具有不错的性价比,不少的欧洲国家都是非常喜欢的。

不过在依赖中国进口的情况下,一旦出现任何的意外,中国可能对这样的材料进行限制,不过想要找到替代的产物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对于硝化棉物质的出口,也有着一些民间的消息,对于这样的情况,金融界的相关记者在2024年的12月对相关的企业进行了采访。

在采访当中提到对于硝化棉出口管制的消息,企业对于这样的疑问也做出回答,硝化棉大多是进口到欧美国家甚至是越南和非洲,目前来看这样的出口是正常的,中国能够在国际的市场里面占据非常大的地位,其实和中国的大布局有着一定的关系。

中国大格局

硝化棉和棉花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中国很多地区都有着种植棉花的情况,尤其是在新疆地区,新疆棉花的生产在整个国内的市场当中占据了将近八九成的位置,当然中国生产棉花的省份也并不是只有新疆地区。

中国在世界上都是生产棉花的大国,棉花的产量在世界上都有着25%比例,在2024年的数据当中新疆的棉花生产数量已经达到了568.6万吨,这样的数据比之前是有所增长,并且棉花的种植比例也是有所提升的。

已经达到了3671.9万亩,随着现在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的农业发展也是大大的提升了棉花的产量,棉花不仅是一种和军事相关的重要资源,对于贸易的往来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也是棉花重要的市场,在保证人们穿暖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相关的产业。

这也是中国在产业上的相关布局,也是一种大局观念的表现,中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对军工产业的发展也是没有落下的,这也是中国逐渐强大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