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美在日内瓦达成关税协议,宣布取消九成多对华加征关税,这一举动,被视为特朗普政府的"让步",依照目前的形势,中美这场贸易显然已攻守易型,况且,中国手上还握有一张王牌,美国恐更是无力应对。
这种王牌就是稀土,在和美国达成关税协议后,中国商务部就再出重拳,联合多部门火速启动"打击战略矿产走私专项行动",对稀土等关键资源实施更严格的出口全链条管控。
这场看似"降温"的贸易休战背后,实则是围绕稀土资源的战略博弈进入白热化。特朗普政府试图以关税让步换取中国放松稀土管制的算盘,显然未能奏效。
而之所以称稀土为王牌,是因为稀土的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其被誉为"工业维生素",美国从F-35战斗机引擎到特斯拉电机,从量子计算机到新能源电池,都离不开它。
据资料显示,其每架F-35需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特斯拉上海工厂78%的稀土依赖中国供应。
可见,美国军工产业链中,严重依赖稀土。
而中国已通过三大举措占据主动:定价权升级:管制措施推动国际稀土价格飙升,欧洲镝价一度涨超200%,中国从"低价倾销"转向"高附加值输出"。
标准输出:《稀土管理条例》将环保标准、技术规范纳入全球供应链,倒逼海外企业适应"中国规则"。
产业协同:整合稀土集团、布局永磁材料等下游高端应用,形成"资源-技术-市场"闭环。
目前,中国以全球60%的稀土产量、90%的精炼产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反观美国,特朗普政府此前试图通过《国防生产法》拨款、拉拢乌克兰矿产合作等方式"去中国化",但现实残酷:美国缺乏稀土分离提纯技术,本土矿山开采成本高昂,重建产业链至少需10年。
其"临时抱佛脚"的矿产计划暴露战略短视。正如《纽约时报》评论:"中国用稀土卡住了美国的脖子,而美国连止血带都找不到。"
这意味着,若中国全面断供,美国军工和新能源产业将面临"系统性瘫痪"。
显然,特朗普政府将关税战视为施压中国的"王牌",低估了中国在资源领域的反制能力。
而中国选择在谈判后继续加强稀土管控,正是传递明确信号:关税让步换不来战略资源松绑,核心利益不容交易。
当然,中国对稀土的管控绝非"一刀切",而是"收放自如"的精准布局:
其一源头管控: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制,明确要求申报最终用途,严防军事领域滥用。
其二技术封锁:稀土萃取分离技术被列入出口限制清单,美国即便开采矿石,也无法绕过中国技术完成精炼。
其三打击走私:针对伪报瞒报、第三国转口等新型走私手法,中国建立跨部门执法协作,仅2025年前4个月便查获走私案值超80亿元。
这种"防内鬼、卡技术、控流量"的组合拳,既避免了全面断供可能引发的全球产业链震荡,又确保中国在关键领域保持"战略威慑力"。
正如网友所言:"稀土阀门在我们手里,放多少、何时放,全看博弈需要。"
中国在稀土博弈中展现的,绝非简单的"断供威慑",而是"收放自如"的战略智慧:不追求"一击致命",而是以可控施压迫使对手回到谈判桌;不依赖"资源霸权",而是通过技术壁垒和规则制定巩固优势;不陷入"零和博弈",而是以全球产业链稳定换取发展空间。
特朗普政府若仍将资源博弈简化为"关税对等",只会暴露其战略思维的贫瘠。而中国,正以这场稀土攻防战证明:真正的博弈高手,从不用蛮力封堵对手,而是让对手在敬畏与依赖中,主动寻求共存之道。
此番,中美就降低关税达成协议,只不过是特朗普政府退却的第一步,相信之后中国还会再这场"关税战"中接连吹响胜利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