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最初只是一名简单的士兵,但他凭借勇猛和忠诚,逐渐赢得了李世民的信任和青睐。

在李世民的东征西战中,程咬金屡建奇功,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他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李世民登基的坚强支持者。

李世民去世,李治即位,朝廷风云突变,武则天作为一名女性政治人物的崛起,武则天智勇双全,从李世民的才人逐步攀升为皇后,最终自立为帝。

不少开国老臣持反对态度,担心朝廷的传统秩序被打破。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因反对武则天而遭受迫害,而程咬金却安然无恙,这背后有何秘密?

直到1986年,这个谜团才得以揭开。当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咸阳的昭陵附近出土了程咬金的墓碑,墓志铭虽残破不全,但足以重塑历史的片段。

这些让武则天在权谋之间,也不得不对程咬金保持一定的敬畏和尊重。

家世背景

程咬金原名程知节,是北齐时期齐充州司马程兴的曾孙,齐晋州司马程哲的孙子,隋朝济州大中正、皇朝赠使持节赢州诸军事赢州刺史程娄的儿子。

程咬金的家族从北齐到隋朝,一直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这意味着他的家族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样的家世背景,显然与民间传说中那个出身贫寒、以贩盐为生的小人物形象大相径庭。程咬金并非一介草民,而是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

这一切在他的墓志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墓志铭详细记载了程咬金的家族背景,明确指出他的家族世代为官,这与评书中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程咬金的家族不仅在政治上有显赫的地位,在社会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程咬金的家族不仅在北齐和隋朝时期有显赫的地位,而且在唐朝时期也继续保持了这种影响力。

他的继任妻子出身于清河崔氏,这一豪门家族在山东地区有巨大的影响力。清河崔氏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士族之一,其成员多在朝中担任高官,这进一步证明了程咬金家族的显赫地位。

唐朝大将

公元610年,天下大乱,各地盗贼蜂起,民不聊生。在山东东阿,盗贼的骚扰和劫掠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程咬金挺身而出,组织了数百名乡民,组成了一支民兵队伍,专门抵抗来东阿劫掠的盗贼。他们在程咬金的带领下,多次击退盗贼,保护了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与盗贼的斗争中,程咬金展现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他不仅能够准确判断敌情,制定有效的战术,还能够鼓舞士气,带领队伍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些胜利不仅巩固了他在地方的威望,也为他日后更大的军事成就奠定了基础。

隋朝末年,社会动荡加剧,各地起义不断。瓦岗军在李密的领导下,成为反隋起义的一支重要力量。程咬金很快意识到,这支起义军队目标明确,而且战斗力强,是推翻隋朝暴政的一支有力力量。

程咬金带领他的队伍,投入了瓦岗军的怀抱。在瓦岗军中,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很快成为李密手下一名重要的将领。

他不仅在多次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还赢得了李密的信任和赏识。

但是后来,李密在与隋军的对抗中,最终在洛阳兵败。瓦岗军的失败使得程咬金和他的战友们陷入了困境。

程咬金决定寻找新的出路,以保证自己和部下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程咬金和秦琼等人决定投靠反王王世充。

尽管程咬金和秦琼加入了王世充的阵营,但他们很快发现,王世充并不是一个值得效忠的主君。

王世充为人奸诈,行事专横,完全不顾及部下的利益和安危。程咬金和秦琼对他十分失望,决定寻找机会另投明主。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李渊称帝。程咬金和秦琼在一次战斗中,当众投奔唐朝。李世民对程咬金的勇猛和忠诚早有耳闻,因此毫不犹豫地任命他为左三统军,这一职位不仅是对程咬金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忠诚的奖赏。

程咬金改名为程知节,字义贞,以此表明自己对新主的忠诚。他在唐军中屡立战功,迅速成为唐高祖李渊和秦王李世民的肱股之臣。

他参与了多次关键战役,为唐朝的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程咬金在唐朝的军旅生涯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

战功赫赫,命运多舛

李建成对程咬金的威望感到不安。他向父亲唐高祖李渊咬耳低语,满腹诡计地散布关于程咬金的谗言。

唐高祖虽年迈但仍心思敏捷,却未能识破其中的陷阱,竟信以为真,决定将程咬金远派康州,出任刺史,以此削弱李世民的军力。

程咬金接到调令时,虽感忧虑,却未失其锐气。他私下找到李世民,沉声说道:"大王,我虽远赴边疆,但此举非但解不了您的困境,反将使您如断臂之躯。我虽然可以视死如归,但更希望您能及时为自己谋算。"

李世民听后,心中更是对程咬金的忠诚和睿智肃然起敬。

李建成的迫害行为越发明目张胆,李世民在多次的夜深人静中深思熟虑后,决定采取果断行动。

公元626年,李世民借着夜色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一箭射杀了李建成。唐高祖深感错愕与悔恨,立即废太子,改立李世民为新的皇太子。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成为唐太宗,程咬金更是成为他最信任的将领之一。程咬金被封为卢国公,食邑增加到700户,成为唐朝军中重要的将领之一。

公元655年,程咬金被任命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与名将苏定方一起出征西突厥。这次征讨西突厥的任务对于唐朝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西突厥的骚扰和侵略对唐朝的西部边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程咬金率领大军,与苏定方合力进攻,两人精心制定作战计划,调动大军,迅速推进,对西突厥军队发起了猛烈攻击。

在初期,唐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顺利推进到西突厥的核心区域,给敌人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可是在后面,程咬金面对敌军的主力部队,竟表现出了迟疑和犹豫。这一迟疑让西突厥的首领贺鲁可汗成功逃脱,导致唐军未能彻底击溃敌人。

尽管唐军在总体上取得了胜利,但贺鲁可汗的逃脱使得这一战役的成果大打折扣。

程咬金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受到了朝廷的严厉批评。尽管他在此前的战斗中屡立战功,但因为迟疑而让敌首贺鲁可汗逃脱,晚节不保,最终遭到"减死免官"的处罚,退出了政治和军事舞台。

在此之后,程咬金回到了家乡,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公元667年,程咬金在家中去世,享年77岁。

为何武则天不敢动程咬金

武则天以其铁腕手段清除异己,巩固权力,但为何她没有动程咬金,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历史谜题。

武则天自公元660年开始参政,逐步掌握朝政大权,并在唐高宗病重后,实际控制了整个唐朝政权。

她以铁腕手段巩固权力,不断清除唐朝的旧臣和异己,甚至不惜掘墓鞭尸,以震慑朝臣。而程咬金的逝世恰好在武则天掌权之前,因而避免了与她的直接冲突。

程咬金之所以没有遭受武则天的迫害,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在公元655年之后便已淡出政治舞台,对朝廷权力斗争不再构成威胁。

尽管他曾是唐太宗的心腹大将,但在武则天掌权的关键时期,他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并且高龄去世。武则天并没有必要再对一个已无实权的老人下手。

此外,程咬金在唐朝政坛上的声望和影响力,以及他与唐朝开国元勋们的深厚关系,基于这点,哪怕是武则天,对他采取措施时需要三思而后行。

程咬金的战功和忠诚使他在唐朝上下享有极高的威望,这种威望不仅来自于他本人,也来自于他所代表的那一代开国功臣。如果武则天对程咬金下手,可能会引起朝中老臣的反感和抵制,从而影响她对权力的控制。

武则天虽然铁腕手段令人畏惧,但她也极为聪明,善于衡量形势。在处理程咬金的问题上,她显然选择了更为谨慎的态度。

程咬金在世时,已经退出了权力中心,并且与武则天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他在晚年回归家乡,过着相对隐居的生活,这种选择避免了与武则天的直接对抗。

除了程咬金的个人因素外,他的家族背景和在地方的影响力也是武则天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程咬金的家族在山东地区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家族成员多在朝中任职,且与其他贵族家族有着广泛的联系。

武则天在清除异己时,通常会选择那些孤立无援、没有强大家族背景的目标,而程咬金显然不在此列。

程咬金的墓志铭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一历史谜题的重要线索。

墓志铭中明确记载了他的生卒年,显示他在公元667年就已去世,这一信息纠正了《旧唐书》和《新唐书》对程咬金生卒年的记载错误。

正是由于程咬金的去世时间和他在唐高宗时期的隐退,使得武则天在清除异己时,并没有将目标对准他。

程咬金从一个地方豪强成长为唐朝大将,军事才能和忠诚无人不知。而他在晚年因失误而退隐,又因历史的巧合而躲过了武则天的铁腕清洗,使这一段历史更加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