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老巢中的社会主义市长,会给纽约市带来变革吗?
通常,纽约市市长选举不会引起外界过多关注,但今年却是个例外。作为全球资本主义的象征和资本家的聚集地,纽约在11月4日选出了一位自称是社会主义者的市长--马姆达尼。这一事件不仅令人意外,更值得深入探讨。

马姆达尼是民主党籍参选人,34岁,出生于乌干达,是非洲印度人的后裔,7岁时随父母移民到美国,还是穆斯林。这些背景使他与众不同,但还不足以令人惊讶。真正令人震惊的是,他不仅在民主党中属于边缘人物,而且在整个美国政坛上也是个异类。他公开宣称自己是社会主义者,提出的政策主张带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色彩,与资本主义的政治逻辑格格不入。因此,民主党主流派对他敬而远之,共和党人对他咬牙切齿,华尔街的大佬们更是视他为洪水猛兽。
从家庭背景来看,马姆达尼的父亲是研究国际政治的学者,母亲是电影工作者,他自己虽聪明能干,但仅在纽约州议会当了几年后座议员。在政坛上,他没有人脉资源,没有靠山,也没有强大的资本支持。按美国选举政治的常理,他本应毫无胜算,但他却从党内初选到最后决战,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胜。一个社会主义分子在资本主义的老巢里成功当选市长,这无疑是一件极具玩味的事情。
这一结果颠覆了人们对纽约这座城市的固有认知,也颠覆了美国政治精英对普通选民的错误认知。纽约虽有850万人口,给人的印象是繁华和光鲜,但这只是极少数富翁衬托出来的景象。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产阶级和穷人,却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状况:贫富差距加剧,阶级分化扩大,公共资源陈旧破败,街道缺乏安全感,地铁环境恶劣,住房稀缺且租金昂贵,日常必需品开支巨大。与此同时,资本家的财富却不断增加。纽约的吉尼斯系数高达0.5547,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处于同一水平,这反映了严重的贫富不均。

其他候选人并非不知这些状况,但都视而不见,尽力回避。唯有马姆达尼初生牛犊不怕虎,打破了意识形态的界限,提出了离经叛道的政策主张,主张用社会主义的药方来拯救城市的凋敝民生。他提出抑制住房租金上涨,确保市民租得起、住得起;对托儿所和幼儿园进行政府补贴,实现5岁之前幼儿教育免费;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免费;政府通过开设杂货店控制物价;将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每小时30美元;确保医院资金充足;对百万美元以上的个人年收入额外增加2%的税率;将顶尖企业的公司税提高到11.5%。这些政策对中产阶级、贫困人口和刚毕业的青年极具吸引力,产生了极大共鸣,让中下层民众看到了希望。
然而,由于这些政策主张挑战了美国固有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马姆达尼遭到了强烈反扑。华尔街的大佬们拼命砸钱支持他的对手,鼓动反对他的政治团体,特朗普甚至谴责他是共产主义分子,对支持他的纽约市民发出恐吓。但这些都无济于事,马姆达尼最终获胜。2026年元旦,他将正式上任。他的政策措施能否实现尚待观察,但他的政治理想和理念已经让政治精英和利益集团感到惊恐,对美国僵化的意识形态和固化的社会阶层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这次选举的投票率之高是50年来所仅有,年轻选民的热情参与更是超乎寻常。因此,这次选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两党之争,而是中下层社会对政商利益集团的一次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