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整体进入流感流行季
南方高于北方态势
11月10日,国家疾控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冬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王大燕介绍,当前,全国整体进入流感流行季,流感活动水平明显上升,并总体呈现南方高于北方态势。预计今年秋冬季我国流感疫情高峰可能出现在12月中下旬和1月初。

据中国疾控中心2025年第44周中国流感监测周报及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监测期内(10月27日-11月2日),全国共报告347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与上一监测周的144起相比大幅增加。学校聚集性疫情报告显著增多,5~14岁病例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近期,广东、广西、四川等多地疾控发文,称已进入冬季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呼吁公众加强预防。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所所长刘隽表示,目前广东省已进入冬春季流感高发期,全省流感活动水平持续上升,流感病毒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随着气温下降,接下来我省流感活动水平将可能在流行期继续波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福利机构、医疗机构、监管场所等集体单位是流感暴发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为流感重症高风险人群。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随着流感活动水平上升,未接种流感疫苗的适龄人群应尽早接种。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目前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均覆盖所有流行的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型别和亚型。从疫苗匹配性来看,今年疫苗对H3N2亚型的匹配性比前几年进一步提高。
据广东疾控消息,目前,新一季度流感疫苗已在我省陆续供应,市民可根据自身需求在"粤苗"App/小程序等平台进行预约,就近接种。需特别提醒的是,疫苗接种后需两周左右才能产生足够保护性抗体,因此接种宜早不宜迟。



多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总体呈上升趋势
进入秋冬季,急性呼吸道疾病更易高发。除了流感,其他多种急性呼吸道病原体也有传播风险。
监测结果显示,目前,除了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鼻病毒感染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上升趋势,我国正在进入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现阶段,检出的病原体均为已知常见病原体,没有发现未知病原体及其导致的新发传染病。
近年来,鼻病毒、人偏肺病毒逐渐走进公众视野,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天津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张颖表示,鼻病毒和人偏肺病毒不是新的病毒,是常见的病原体。它们都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老人、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后甚至会发生重症的情况。
目前,这两种病毒没有针对的疫苗,但它和流感病毒一样是可防可控的。张颖建议大家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三件套",戴口罩、勤洗手、遮口鼻;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也是冬季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一旦感染,在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中容易出现严重的症状,包括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但一般人群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能就类似普通感冒,症状不重,不必过度担心。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杨汀特别提醒,如果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等意识改变、逐渐加重的气短、呼吸困难,以及出现一些体征改变,比如患者吸气时出现了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的向下凹陷,也就是我们说的三凹征,或者患者出现口唇发绀,或者在不吸氧的情况下,指脉氧监测血氧饱和度小于93%。这些情况都提示患者需要及时就诊,防止重症的发生。
如何预防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杨汀表示,日常生活要注意手卫生,勤洗手,外出接触公共物品后,注意不要用手碰口鼻等。

肠道传染病也常见
诺如病毒感染正处于高发期
秋冬季不仅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也比较常见。
张颖指出,秋冬季是手足口病流行的次高峰,不过诺如病毒感染当前正处于高发流行期。这两种病毒特别容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引发聚集性传播风险。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如鼻咽的分泌物、唾液、疱疹液,以及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和环境等进行传播。而诺如病毒的感染主要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进行传播。
日常生活中,预防手足口病和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核心在于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包括一定要认真洗手,不喝生水,食物煮熟煮透,经常玩的玩具、使用的餐具及手部经常接触的公共物品要经常进行清洗和消毒等。
张颖特别提醒广大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或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带孩子就医,痊愈康复后再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