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关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情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发布会上回应称,2023年10月份,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了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两家保险公司通过募集保险资金试点发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规模是500亿元,投资股市并且长期持有。基金设立一年多来,运行比较顺利,实现了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综合动态平衡。据了解,基金收益还是很可观的,基金继续看好股市的投资价值。目前,其他保险公司也在积极申请参与这个试点。
肖远企表示,对第一批试点,就是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募集的500亿投资的情况,金融监管总局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很有必要,所以将全力予以支持。第二批试点今后在机制上比第一批试点会更加灵活,基金可以是单独由一家保险公司发起设立,也可以由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保险公司联合发起设立。
第二批试点的规模现在拟定1000亿元,准备在今后几天,就是在春节前,先批500亿,马上到位,投资股市。后续还将根据保险公司的意愿和需要来逐步扩大参与试点保险公司的数量和基金规模。
此外,关于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肖远企介绍,目前来看,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截至去年底,商业银行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是5.03万亿元,超过了原来预计的4万亿元的预期目标。截至1月22日,贷款金额又增加了5700亿元,房地产"白名单"项目的贷款金额现在已经到了5.6万亿元。"白名单"机制为房地产项目建成交付提供了充足稳定的资金保障。
在这项机制下,确立了一个原则,就是"应进尽进、应贷尽贷、能早尽早",也就是说符合"5+5"条件标准的房地产项目均应该纳入"白名单"项目管理,实现"应进尽进"。项目进入"白名单"后,银行建立绿色通道,积极予以融资支持,实现"应贷尽贷"。而且,还允许银行将全部贷款提前发放到房地产项目公司开立的项目资金监管账户,实现"能早尽早",从而确保项目能够及早开工,中间不断工。截至目前,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已经支持了14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
肖远企表示,近期,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积极变化,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在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今后将继续发挥这项机制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稳定对房地产行业的融资,发挥不同融资工具的独特优势,形成组合效应,提高精准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也会积极探索和总结"白名单"机制的经验和良好做法,尽快优化相关的房地产融资制度,以适应和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