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点名中国:加税25%,中方转手将订单给了澳大利亚,卡尼没料到,美送出重磅一击

2025年7月,北美大陆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贸易闹剧。加拿大总理在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的威胁下,突然宣布对中国钢材加征25%关税。然而戏剧性的是,就在这份加税公告墨迹未干之时,中国已经与澳大利亚达成油菜籽进口协议。更讽刺的是,美国随后宣布对加拿大汽车加征35%关税,让这场政治豪赌彻底沦为国际笑柄。

这场贸易风暴的导火索要追溯到2025年3月。特朗普政府突然对加拿大乳制品征收250%的惩罚性关税,这个数字不是笔误,而是实实在在的2.5倍。更令人瞠目的是,特朗普在记者会上公然宣称要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这种赤裸裸的霸权行径直接点燃了加拿大民众的怒火,安大略省甚至威胁要切断对纽约州等三地150万户家庭的电力供应。但美国能源部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得州电网随时可以接管负荷。

卡尼(资料图)

在这样的高压下,加拿大政府做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将矛头转向中国。7月16日,加拿大财政部宣布,除美国以外,只要进口含有在中国熔化和浇铸钢铁的产品,都要被征收25%的附加税,并且还将收紧现有的配额措施。中国钢铁仅占加拿大进口量的10%,而加拿大多数的钢铁进口都依赖美国市场。

中国商务部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反击。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造成加拿大国内钢铁产业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单边关税措施,但加政府却回避主要矛盾,还试图将产业损害转嫁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贸易伙伴。中方的表态既点明了问题的实质,又占据了道义制高点。更精彩的是,中国没有停留在口头抗议,而是迅速采取实际行动。

卡尼(资料图)

几乎在同一时间,澳大利亚方面放出消息,称中国可能与澳大利亚达成协议,中澳之间的油菜籽贸易有望得到恢复。目前双方已经达成试运营协议,计划试运送五批油菜籽,总量约15万至25万吨。这个数字看似不大,但释放的信号极其强烈。要知道,加拿大恰好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籽出口国,而澳大利亚排名第二。在2024年,中国从加拿大进口油菜籽438.8万吨,占其全球出口总量的63.97%,贸易额达37亿美元。但在中加关系波动之下,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已加征了关税,如今加拿大油菜籽对华出口份额已经骤降至0.03%,几乎归零。

这场精准打击让加拿大措手不及。短期来看,加拿大将损失37亿美元的核心市场;长期来看,在澳大利亚油菜籽占据中国市场后,未来即便是中方取消了对加拿大油菜籽关税,加拿大产品还想抢回市场份额也将非常困难。这一点澳大利亚同样深有体会,当初莫里森政府被中方贸易反制后,澳大利亚的葡萄酒等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迅速被美欧瓜分,让澳大利亚农民损失惨重。这也才有了新总理阿尔巴尼斯访华,其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够扩大对华出口份额。

就在加拿大还在消化中国反制的冲击时,美国又补上了致命一刀。特朗普政府宣布,由于加拿大未能满足《美墨加协议》要求,将对加拿大汽车、机械等商品加征35%关税。这个数字比特朗普此前威胁的还要高,而且涉及范围更广。

现在加拿大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对美出口受阻,对华关系恶化,国内产业面临双重挤压。钢铁行业因为美国的高关税失去竞争力,而对中国加税又导致下游制造业成本上升。

加拿大政府的这场贸易豪赌,两头不讨好,既得罪了中国这个重要的贸易伙伴,又没能从美国那里获得任何实质性让步。

卡尼(资料图)

现在加拿大面临的选择已经非常有限。要么继续硬撑,承受更大的经济损失;要么改弦更张,重新审视自己的贸易政策。但无论如何,那些堆积在加拿大粮仓里的油菜籽,就像一座无声的纪念碑,记录着一个国家因战略迷失而付出的沉重代价。这场贸易争端最终会如何收场,还要看加拿大政府能否从这次教训中真正学到东西。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场风波也反映了当前全球贸易体系的深层次矛盾。一方面是美国越来越明显的保护主义倾向,另一方面是中国坚持的多边贸易原则。夹在中间的加拿大等国家,实际上正在经历一场艰难的抉择。他们的选择不仅会影响本国经济,也会影响未来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