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0日上午,中国台湾地区气象部门发布海上台风警报,随后于继续发布陆上警报。第26号台风"凤凰"正沿着一条让气象专家格外紧张的路径逼近台湾,而这条路线几乎复制了今年7月给台湾中南部带来严重灾情的台风"丹娜丝"。

短短四个月内,相同路径的台风再次来袭,这绝不是好消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走这条路的台风,往往会制造一场"完美风暴"。

超强台风"凤凰":一只体型庞大的怪兽

台风"凤凰"(国际编号Fung-Wong)于11月初在西北太平洋生成,随后一路西行,于11月9日晚以超强台风姿态登陆菲律宾呂宋岛,最大持续风速达每小时185公里,10级暴风半径超过90公里。穿越菲律宾陆地后,凤凰短暂减弱,但进入南海后又重新组织增强,目前维持台风级别并向台湾海峡方向移动。

说起这个台风的特点,可以用"又大又复杂"来形容。根据气象分析,凤凰的环流范围异常庞大,但内部风场分布并不均匀,这意味着它的破坏力会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有的地方风大雨小,有的地方雨大风小,给防灾带来更大挑战。

更棘手的是,凤凰正值东北季风活跃期抵达。台风外围环流与东北季风"狼狈为奸",在台湾尚未登陆前1-2天就开始制造大范围降雨。气象署预测,北台湾部分地区雨量可能突破500毫米,台湾东部更可能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地区达特大暴雨级别。

在袭击台湾之前,凤凰已经在菲律宾制造了一场灾难。截至11月10日,台风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超过140万人被迫撤离家园,其中约32万人仍滞留在临时避难所。多个省份出现大范围洪水和泥石流,道路被厚重泥土掩埋,桥梁损毁,整个省份断电,农业损失还在评估当中。

气象专家估算,凤凰台风的影响范围覆盖约6000万人口,包括菲律宾北部、中国台湾地区全境以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这种影响人口规模,在近年来的西太平洋台风中也算是"大块头"了。

"丹娜丝"之痛:那条要命的路径

说到台风路径,不得不提今年7月6日登陆台湾嘉义县的"丹娜丝"。那是120年来第一个从嘉义登陆的台风,也是一场让台湾中南部刻骨铭心的灾难。

丹娜丝沿台湾西侧北上,带来的不仅是台风本身的狂风暴雨,更可怕的是它引发的西南气流。台风中心虽然不大,但外围环流与地形、季风相互作用,在嘉义、台南、云林等县市制造了极端天气。根据台当局灾害应变中心统计,丹娜丝及其后续降雨共造成2人死亡、708人受伤,灾情多达8040件。

经济损失更是惊人。全台近100万户停电,其中台南市停电户数超过30万,创下该市历史第二高纪录。农业损失达新台币32.8亿元,其中台南市损失11.8亿元、云林县6.8亿元、嘉义县5.7亿元,这三个县市几乎承受了全部农损。2.3万栋房屋受损,农渔设施被毁殆尽。

为什么这条路径如此致命?专家解释说,台风沿台湾西侧北上时,中央山脉会阻挡气流,在西部平原形成"地形雨效应",降雨量会大幅增强。同时,台风环流从南向北灌注水汽,像一个巨大的"水龙头"对准中南部平原,持续不断地泼水。加上西南气流的助攻,这种组合简直是灾难配方。

各地严阵以待,东南沿海拉响警报

吸取了丹娜丝的教训,这次中国台湾地区当局反应迅速。气象署在10日下午发布海上台风警报,11日上午发布陆上警报。特别强调"该撤离就全撤"的原则,花莲堰塞湖已经升至红色警戒,当局准备必要时全面撤离周边居民。台电、水利署、农业部门全面启动防台机制。

大陆方面同样高度警惕。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发布海浪橙色警报,中央气象台预测,11月9日至14日,我国东南部海区、华东和华南沿海将有持续大风。浙江东部、福建东部、广东东部等地沿海雨势较强,尤其台湾岛东部可能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浙江省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显示,凤凰正以每小时14公里的速度稳定向台湾海峡方向移动。

福建省海事、渔业部门已经通知相关海域作业渔船和过往船只及时回港或绕道航行。浙江沿海港口开始限制部分航线,确保船只安全。广东东部沿海地区也在排查危险区域,加固临时构筑物。

气候变化下的台风新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的台风季格外"热闹"。除了丹娜丝和凤凰,菲律宾在短短一周内就连续遭遇海鸥和凤凰两个强台风,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都创下近年新高。这不禁让人思考:极端台风事件是否正在变得更加频繁?

气候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导致海洋积累了更多热能,为台风提供了更充沛的"燃料"。虽然台风数量可能不会显著增加,但强台风的比例和台风带来的极端降雨确实在上升。像凤凰这种环流庞大、结构复杂的台风,在未来可能成为新常态。

到目前截稿时,凤凰仍在向台湾海峡方向移动,预计12日晚至13日登陆台湾西南部。气象专家提醒,台风接近台湾时的具体路径和强度仍有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这都将是对台湾防灾体系的一次严峻考验。毕竟,走过同一条路的台风,留下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希望这一次,准备能更充分一些,损失能更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