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上映后,褒贬不一。
我看过后觉得,这部影片制作精良、打斗和战争场面震撼,很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对徐克来说,这是他最擅长的领域,将传统武侠元素与电影技术完美融合。
但剧作方面,故事线,感情线却显得平淡且急促,跟年底做汇报似的,没有亮眼之处。
尤其是闪回的情节太多,导致剧情的节奏被打乱:郭靖和黄蓉去桃花岛;两人约定用风车和字迹做暗号;七怪被杀,郭靖误会黄蓉等情节;通通都是闪回呈现,导致人难以沉浸在剧情中。
最容易让人入戏的地方,也硬生生的,没有体现出来。
例如:剧中郭靖生在蒙古,大汗是他的义父,还让他当金刀附马,但他又是大宋忠良之后。大宋子民常年受到的残酷的战争、颠沛流离的生活背景没描述出来,导致郭靖的内心挣扎和最终选择,没有出处。
母亲为了不让郭靖有后顾之忧,选择了自杀,又是一个镜头匆匆带过,跟赶进度似的,情绪上没有任何铺垫。
包括男女主角的很多台词,写得过于直白和突兀。
比如,深情告白是这样的:
肖战:因为她,郭靖变成了靖哥哥。
庄达菲:因为他,黄蓉变成了蓉妹妹。
又比如:郭靖为了找黄蓉,忽然想到他要学习黄蓉的引天雷技术,告诉蓉儿自己的方位,他引爆后,发现远处也有个引天雷,两人见面了,金句随之来了:
肖战:这个江湖太大了,一不小心就把你弄丢了。
庄达菲:只要你用心找,这个江湖就很小。
接下来这个情节,也是让我一脸懵:蒙古大军强行借道灭金,郭靖和黄蓉要上城墙观战,想给战局做一点贡献。
他们拦住守城官员,郭靖说:"我熟悉蒙军,让我上城楼去"。
官老爷说:"你谁呀!"
接着黄蓉憋大招了:"小人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见一见蒙古人长什么样,求大人让我上城楼看一下"。然后官老爷就放他们进去了。
这咋跟玩似的,好歹是两军对战,黄蓉给出上城墙的理由,还不如郭靖的充分呢!
对比之后,全片唯一一个故事线、感情线最为完整的,有看点的,那便是华筝。
这个人物,几乎是全网零差评 ,华筝一出场,好评一片:这才是草原公主该有的样子,这版太对味了。
张文昕饰演的华筝公主,长着一张极具辨识度的高级脸,脸部线条流畅又利落。她在影片中骑马射箭的动作一气呵成,展现出草原儿女的豪迈。对待感情,她从不拖泥带水,将草原儿女的爽朗劲儿诠释得十分到位。
她的这条人物线,其情绪随着情感冲突和张力的加剧,是层层递进的。
影片中,她带领一帮人在草原上驰骋,四处寻找她的靖哥哥,当她知道郭靖回来时,第一反应是对镜贴花黄,换下男儿装。足以证明,她对郭靖很爱很在乎,看向他的眼神娇羞而又纯真。
她救了黄蓉,为黄蓉解毒,剪掉她脖子上的铁环,小心取出毒蛇。还意欲与她交换信物,黄蓉没给,华筝也丝豪不在意,转身将自己的随身之物送给了黄蓉。
得知郭靖喜欢的是黄蓉时,华筝也是很豪气地表示,要与蒙古单打独斗的方式解决问题。打着打着,她也将自己哄好了,与黄蓉翻篇了。
郭母为了不拖累儿子自杀,也是华筝,置自己父亲的野心而不顾,冒着和父亲绝裂的风险,把郭靖和母亲送到了大宋的土地上,她的眼中满是不舍和绝决,代入感超强。
她的台词部分,也很出彩,华筝跟郭靖分手时说:"我们俩的事情,就像草原上的一粒沙,风一吹就散了"。
看,没有以往版本中爱哭包、顾影自怜,生气了砸东西,爱而不得,活脱脱一个敢爱敢恨、有情有义、大气洒脱的草原姑娘跃然于银幕上。
全片中唯一一个完整的人设便立住了,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意难平。
还有她的故事线也很好。最主要的有两处高光点,一是华筝私下冒险送郭靖走,一方面是自于她是对郭靖的感情,是大爱。还有一方面,那就是华筝和她的哥哥拖雷、郭靖一样,渴望和平,不愿意打仗,都希望百姓能过上太平日子,是大义。
从这个角度来说,华筝也是一个真正的"侠之大者"。
年少时,只识射雕不识英雄,关注点始终都在"我的蓉儿"身上。
人到中年,领会人生百味,感谢徐克,给了我们不一样的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