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3日,美国宣布延缓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25%关税,却坚持对我们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
这一"选择性打击"暴露其战略意图:通过孤立我方,巩固北美供应链霸权。
对此,我方迅速反击(2月10日生效),直击美国能源、农业、制造业三大命门,以"精准拆解"破解美国围堵。
根据界面新闻2月4日报道,自2025年2月10日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
一、对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
二、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10%关税。
三、对原产于美国的相关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分别加征相应关税,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命门一:反制美国能源霸权--瓦解美国"油气美元"体系
美国页岩革命后,能源出口已成为其全球经济霸权的核心支柱,但中国反制直击其命脉:
1. 价格战断其财路
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对华出口占其总量22%,反制向美国加征15%关税,使其到岸价飙至1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成本线11.3美元),利润归零。
中国买家已转向卡塔尔(签2700万吨长协)、俄罗斯(对华管道气占比28%),美国能源巨头切尼尔(Cheniere)被迫削减产量。
2. 动摇地缘布局
美国原计划2030年前对亚太LNG出口翻倍,但中国占其目标市场40%。
关税反制打击下,美国"能源绑定盟友"战略破产,日韩被迫加速与中东、澳大利亚合作。
美元与石油的绑定关系被削弱,中俄能源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达75%,沙特对华石油人民币支付首超美元。
命门二:打击美国共和党农业票仓--激化美国社会撕裂
美国中西部农业州是共和党铁票仓,但中方此次反制精准激化其内部矛盾:
1. 美国农业企业生存危机
中国占约翰迪尔(John Deere)海外市场15%,其联合收割机在华售价因10%关税上涨12%,市占率从18%暴跌至11%,年损失超25亿美元。
德国克拉斯(CLAAS)、中国一拖趁机抢占市场,美国农机制造业5万岗位面临威胁。
2. 美国民生与政治双重冲击
农资成本上涨推高美国大豆、玉米价格,2024年干旱已导致玉米减产12%,叠加关税影响,美国CPI或再涨0.5%。
爱荷华州等农业大州2025年中期选举在即,农场主破产数同比激增23%,共和党被迫在"对华强硬"与"保住票仓"间抉择。
命门三:制造业回流--绞杀特朗普"美国制造回流"野心
特朗普力推的"美国制造业复兴"遭遇精准打击:
1. 反制狙击美国汽车业明星产品
福特F系列、雪佛兰索罗德等美系皮卡在华售价突破70万元(涨幅8%),而长城炮顶配仅25万元,价格差拉大至3倍,市场份额预计从19%跌至10%。
中国新能源车企(如比亚迪、理想、华为智行等)将加速抢占市场。
2. 新能源供应链反制升级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要求电动车电池矿物40%来自北美,但中国控制全球75%锂精炼产能,若中方限制出口,美国新能源产业将陷入瘫痪。
最小化自损:避开芯片、医疗设备等"卡脖子"领域,选择中国已实现多元化的商品(能源进口60%可替代)。
总而言之,若美国继续升级,我们仍握有"经济核弹级"反制牌:大豆(占美出口60%)、民航飞机(波音35%交付量依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