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印度喀拉拉邦一名18岁达利特(贱民)少女的遭遇震惊世界--她从13岁起被60余人性侵长达5年,施暴者包括同学、邻居甚至亲戚。警方逮捕58人后,案件却未引发大规模抗议。
▍恶魔在身边:从"闺蜜"到性侵工具
案件始于一名比她大六七岁的玩伴。对方以"交朋友"为名实施性侵,并拍摄视频威胁她为其他男性提供性服务。随后,她的联系方式被扩散到多个社群,施虐者像接力般出现:有人承诺娶她,有人威胁"敢报警就杀了你",还有人趁她父亲深夜熟睡时,用其手机联系她实施侵犯。
更令人发指的是,施虐者中不乏未成年男孩和中年男性,甚至有人强迫她离开村庄,涉及人口贩卖指控。
▍种姓之殇:2.6亿"贱民"的无声呐喊
这起案件未像去年加尔各答医生遇害案那样引发全国抗议,只因受害者来自印度种姓制度最底层的达利特阶层。达利特人被称为"不可接触者",从事清理粪便、拾荒等"不洁"职业,被禁止进入寺庙,甚至被迫与高种姓隔离居住。
"当受害者是达利特女性时,全国的愤怒会少得多。"达利特活动家直言,"人们觉得'她不是我们中的一员'。" 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每天发生超10起针对低种姓女性的强奸案,但定罪率仅27%。
▍沉默的帮凶:家庭与社区的二次伤害
女孩的父母为谋生长期在外工作,对她的遭遇一无所知。而当案件曝光后,社区女性竟指责她"穿着不当",并同情施虐者。一名被告母亲甚至声称:"我儿子是看着她长大的,不可能犯罪!"
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父权文化。在印度,98%的强奸案受害者认识施暴者,但紧密的社群关系让举报难上加难--"恶魔就在自家后院"。
▍微光与阴影:案件背后的双重现实
尽管司法系统效率低下,但此案仍被视为进步:学校反性侵宣传让更多儿童敢于发声,警方投入大量人力追捕58名嫌犯(2人在逃),女孩现居收容所并接受心理疏导。
然而,印度至今未将婚内强奸定罪,高等法院近期甚至推翻了一起丈夫强奸妻子致死的判决。法律与文化的双重枷锁,让正义之路依旧漫长。
网友热评:
- "60个恶魔逍遥5年,这就是'文明古国'?"
- "达利特女孩连哭喊都被无视,太窒息了!"
- "定罪率27%?难怪罪犯肆无忌惮!"
这场悲剧撕开了印度社会最血淋淋的伤疤:种姓歧视、性别暴力、司法失效……当60个施虐者的阴影笼罩一个少女的青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的苦难,更是整个系统的溃烂。希望这束微光,能照亮更多沉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