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凌晨,珠江口迎来一艘远道而来的"老朋友"。在夜色与晨光交汇处,满载3.8万吨巴西大豆的"贾科梅蒂"号货轮划开平静的水面,稳稳停靠在广州港新沙港区2号泊位。这批相当于填满近千个标准游泳池的黄金大豆,为华南地区的粮油市场注入了新鲜活力。
在这背后,一组跃动的数字见证着港口发展的脉搏:今年一季度,新沙港区大豆接卸量同比激增48%,这个曾经以汽车滚装闻名的港区,正在粮油接卸领域悄然崛起。更令人瞩目的是,这些增长数据不是冰冷的统计,而是通过精准服务实现的民生温度。
为实现高效护航,海事部门与港区联手打造了"四优先"绿色通道。当"贾科梅蒂"号还在南中国海航行时,其航行轨迹已进入智能监测系统。优先进出港、优先靠离泊让船舶等待时间平均缩短了6小时;优先装卸货与优先查验则使通关效率提升40%,真正实现"船到即卸、货到即走"的物流速度。
在港区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智慧海事系统正以毫米级精度追踪每艘粮油船舶的轨迹。值班长李工向我们展示:"这套系统就像给港口装上智能导航,能提前48小时预判船舶动态。"当"贾科梅蒂"号距港区20海里时,3台门机已提前就位;距岸5海里时,接卸方案完成最后调试。
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云端",更延伸到现场。无人机化身空中"督导员",以独特视角监测装卸作业;CCTV系统则化身24小时在岗的"安全管家",连大豆传送带上的异常振动都能及时捕捉。这种"天眼+地网"的立体监管,让每粒大豆都走在安全通道上。
站在新沙港区观景平台,只见门机巨臂起落间,金色大豆如瀑布般倾泻而下。这些来自地球另一端的"黄金颗粒",正通过这条高效畅通的"粮食快车道",转化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温暖滋味。而在这川流不息的物流背后,是无数护航者用智慧与汗水织就的安全网络,默默守护着民生供应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