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也门,本该是一片宁静,可美军的空袭,却让荷台达省拉斯伊萨港变成了人间炼狱。当地时间18日凌晨,美军战机呼啸而过,爆炸声震耳欲聋,打破了夜的寂静,也碾碎了无数也门家庭的安宁。截至目前,17日晚和18日凌晨的袭击已造成22人死亡 ,鲜血染红了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
其实,这不是美军第一次对这里动手。17日,也门首都萨那与荷台达省就已连续遭遇空袭。美国中央司令部还大大方方发表声明,证实袭击了拉斯伊萨港,理由是要切断胡塞武装的燃料来源。可这所谓的"正当理由",真能站得住脚吗?
从地图上看,拉斯伊萨港意义非凡,它是也门北部进口燃料等重要物资的关键港口,对也门民生至关重要。美军这一炸,切断的不仅是胡塞武装的燃料来源,更可能让也门普通民众陷入缺油少电、物资匮乏的艰难处境。那些在空袭中死去的22人,或许是港口忙碌的工人,或许是附近为生活奔波的平民,他们不是什么"武装分子",只是想安稳过日子的普通人 。
再把目光放远些,美国在中东的一系列操作,背后的战略意图值得玩味。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也门胡塞武装因袭击"与以色列有关联"的船只,被美国视为眼中钉。美国一次次空袭也门,看似是对胡塞武装的"惩戒",实际上,有没有转移国内矛盾、稳固自身在中东影响力的考量呢?毕竟,美国在中东经营多年,中东局势的走向,直接关系到其能源利益、地缘政治布局。
国际社会对此也是反应强烈。一边是美国及其盟友,打着"维护航行自由""打击恐怖主义"的旗号,肆意挥舞军事大棒;另一边,众多国家纷纷谴责美国对也门主权的侵犯,认为这只会让地区局势更加紧张,加剧人道主义灾难。在这场乱局中,也门民众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的家园被炸毁,亲人阴阳两隔,而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和平何时才能到来,依旧是个未知数。
接下来,美国还会继续扩大空袭规模吗?胡塞武装又会如何反击?这场发生在也门的冲突,又将给动荡的中东局势带来哪些新变数 ?我们只能持续关注,只希望这片土地上的硝烟能早日散去,让也门人民重归安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