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清清白白走出监狱,要么就把牢底坐穿"。说这话的,是两名17岁的少年。15年前,这两名湖南冷水江的高中生,因强奸罪被判无期徒刑。但这些年来,两位"凶手"一直喊冤,坚持不写悔过书,拒绝减刑。

据报道,起诉书指控,2009年8月25日晚7点多,17岁的刘浒和谢伟,从谢家来到门球场,一起用手机观看淫秽视频。刘浒提出找个女人发泄一下,谢伟说他俩小学时的英语老师刘云晚上经常在楼顶天台上散步,提议对其下手。两人携带木棍到天台对散步的刘云施以拳棍,随即实施强奸……两人逃离现场回到家后,将作案经过告诉了父母,谢伟之父谢国东、刘浒之母许小红分别叮嘱儿子否认犯罪事实,谎称案发当晚一直在家。

冷水江市公安局出具的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书显示:"死者系生前被他人持钝器及拳头致伤头部、面部,造成头皮广泛性淤血、蛛网膜下广泛性出血,钝性外力致伤颈项部、手堵嘴压迫呼吸道,造成窒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图片截取自中原网)

2010年8月19日,娄底中院以强奸罪判处两名少年无期徒刑。两人不服上诉,2010年12月,湖南省高院维持原判。谢国东和许小红也因包庇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和4年有期徒刑。

2020年1月,湖南省高院曾发布已启动申诉复查程序。四年过去,作为"凶手"父亲的谢国东再次前往湖南省高院询问结果和反映案情时被告知,案件已经进入省高院审查委员会讨论,具体结果仍需等待。

从报道上看,这起案件疑点重重。而透过这些疑点,即便是普通公众,也不难通过常识,推测出隐藏在案件背后的诸多更加可疑的问题:是真的无法认定真凶,还是不想打破隐藏在案件中的、隐秘性的当地公检法部门之间的利益平衡。

疑点一:一直喊冤,坚持不写悔过书,拒绝减刑。从过去大量纠错了的案例看,如果被判刑者长年喊冤,坚持不写悔过书,宁愿牢底坐穿,也拒绝减刑。那么,大概率这个案件是有问题的。对这样的案件,需要慎重对待,严格审查。

(图片截取自映象网)

疑点二:经过警方三天两夜的"突审",两人最终承认"奸杀老师"。在三天两夜的"突审"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让两名少年承认"奸杀老师"?这让我想起河北聂树斌案。这也是一起强奸杀人案,也是被"突审"后得到"奸杀"口供。聂树斌被执行枪决后多年,可能的真凶王书金出现,聂树斌被平反。

疑点三:谢国东认为法院的判决是"以口供为主,缺乏人证物证的支撑,死者身上也没有孩子的DNA等任何信息,并且死者的内衣上检出了其他人的血迹"。这里有四处问题:口供、人证物证、DNA信息、其他人的血迹。如果所述为实,这显然存在重大疑问:定重罪的证据链是如何形成的?证据如何证实或证伪?

疑点四:事发后,谢伟曾被警方押着回到小区附近的猪圈指认捡到木棍(凶器)的地方。在一审中,公诉人承认该木棍只是"类似物",并不是实际作案的那一根。但在第二次开庭时,公诉人又将该木棍列为物证提交。这种转变是如何形成的?既然木棍只是"类似物",如果上面没有犯罪嫌疑人的指纹、受害人的血迹、DNA等,又怎么定为犯罪物证的?何况,这些重要证据从未送去检验鉴定。随随便便找来一根木棍,就说是杀人凶器,这种物证的确认,未免太过草率。

疑点五:湖南省公安厅出具的《法医物证鉴定书》。从这份《法医物证鉴定书》上看到,当时送检的物证及样本除死者刘云连衣裙上的斑迹、胸罩上的血迹,以及她身体隐私部位的擦拭物外,还对刘云丈夫、谢伟、刘浒进行了采样。采样的结果显示没有谢伟和刘浒的任何生物遗留痕迹。奸杀案,却没有任何生物遗留痕迹,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显然,这太不符合基本的犯罪常识。

(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律师拍摄)

疑点六:"DNA检测结果显示,刘云胸罩上的血迹系她与另一男性共同所留。"这份重要的物证,"排除了"被纳入采样的两名少年和刘云的丈夫,而出现了第四名男性。既然已经做了DNA排除,按照存疑有利于被告的无罪推定原则,两名少年应该被排除在犯罪嫌疑人之外。可为什么没这样做呢?

疑点七:刘浒和谢伟在多次有罪供述中均提到,当晚通过手机发短信的方式相约去门球场看淫秽视频,并在获知刘云死亡事实后,通过手机沟通商量应对措施。显然,通过技术手段查找真相并不难,即使短信被删除。可相关部门为什么不提交通信记录作为证据?事出反常必有妖,这种不寻常的做法,令人生疑。

疑点八:2019年年初,警方根据受害人贴身衣物上遗留的血迹,找到了法医鉴定报告中所称的"另一未知男性"张琦。这意味着该案的"第三人"落网。然而,更不可思议的事出现了:办案人员称,张琦案起诉罪名为强制猥亵与侮辱尸体罪。可"当刘云被家属发现时,她尚未去世,并不是'尸体'。"家属询问"张琦案"审判细节和具体结果时,被告知无法对其说明,因为案件和他们没关系。"张琦的血迹出现在被害人的内衣上",却说和案子没关系,这就不是一般的妖。

如今,随着媒体的报道,这起案件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按照之前的规律,这将使案件置于阳光之下,从而迎来可能的阳光审理。然而,如果当地公检法内部摆不平彼此之间的利益均衡,这起案件被宣告无罪,恐怕还将长路漫漫。要知道,聂树斌案之所以最终被平反,是因为最高法介入,指定了异地审理;并且,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在聂树斌案重审关键时期,当时的"河北王"张越落马。所以,你品,你仔细品;你想,你认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