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防部智库于5月18日发布报告称,中国在2025年5月印巴冲突期间向巴基斯坦提供了​防空系统、卫星情报支持​​,并协助巴方调整雷达部署及卫星监控系统。印度认为此举显示中国对印巴冲突的介入程度远超外界认知,迫使印度需考虑"两线作战"风险。印度方面对中国帮助巴基斯坦的行为表示出极大的不满。

印度总理莫迪

冲突回顾:印巴矛盾的激化完全在印方自己

回顾此次印巴冲突的根因完全在印度自己,4月22日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恐怖袭击事件,枪手在人群聚集处向游客近距离开枪,造成至少26名游客死亡,另有多人受伤,法新社更是称此次袭击是"该地区25年来最严重的针对平民袭击事件"。印度方面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迅速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指责巴方与这次事件有关联,尽管巴基斯坦坚决否认,但双方关系还是因此急剧恶化,冲突的导火索就此点燃。

追捕恐怖分子

5月7日凌晨1时05分至1时30分,印度军方发起代号为"辛杜尔"的行动,使用导弹袭击了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9处目标。印度外交部声称这些目标是策划和指挥针对印度袭击的"恐怖主义基础设施",行动重点突出、有分寸且非升级,没有把巴基斯坦军事设施作为目标。然而,巴基斯坦官员指出,印度分别袭击了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巴哈瓦尔布尔地区、巴控克什米尔地区首府穆扎法拉巴德和戈德利地区。此次袭击造成了巴方大量平民伤亡,截至5月13日,印度对巴基斯坦发动的袭击已造成至少40名平民死亡,另有121人受伤。

面对印度的袭击,巴基斯坦迅速做出了强硬回应。巴军方表示在巴控克什米尔控制线上,双方已经开始交火,巴基斯坦发动了地面和空中作战行动。巴空军更是使用歼-10C战机击落5架印度战机,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但印巴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上的交火仍在持续。不仅如此,巴基斯坦还俘虏了多名印度军人,并且摧毁了印度陆军第12步兵旅的总部,该旅是印度陆军参与实际控制线附近前沿作战的关键战术部队。

印度阵风被击落

5月10日,巴基斯坦正式启动代号为"铜墙铁壁"的军事行动,针对印度境内多个目标展开打击,打击范围覆盖印度全国多个区域。巴基斯坦称,首轮行动已经打击了印度旁遮普邦的一处导弹储存设施,还对印度发动网络攻击,致使印度约70%电网瘫痪。印度方面则表示,巴基斯坦军队持续在印度西部边境地区采取军事行动,印度多个空军基地及陆军医院遭到破坏。

这场冲突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让地区局势变得异常紧张,国际社会纷纷对印巴双方发出呼吁,要求保持冷静克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但印度国防部智库却在此时抛出对中国的指控,无疑让本就复杂的局势更加混乱。

印度的无端指责,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

印度国防部智库的指控可谓是毫无根据,充满了主观臆断。他们声称中国提供防空和卫星情报支持,协助巴基斯坦重新部署雷达系统、调整对印卫星监控,这样的说法实在难以令人信服。在当今国际关系中,情报支持和军事合作往往是敏感且需要确凿证据的,而印度方面却拿不出任何实质性的证据来支撑这些指控,仅仅凭借一些无端猜测就对中国横加指责,这种做法实在是缺乏大国应有的担当和理性。

中国卫星

印度提出这种指责,背后可能有着多种目的。一方面,转移国内矛盾是一个重要因素。印度国内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阶层矛盾尖锐、民族宗教冲突不断等。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制造外部矛盾,将民众的注意力从国内问题上转移开,是一些国家惯用的手段。此次对中国的指责,很可能是印度政府为了缓解国内压力,试图将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引向外部,从而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

印度总理莫迪

另一方面,为自身军事行动找借口也是印度的一个可能动机。在印巴冲突中,印度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在战场上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指责中国为巴基斯坦提供支持,就可以为自己的失败找到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即不是印度军队不够强大,而是因为中国的介入改变了战场局势。这种自我安慰式的借口,不仅无法真正解决印度在军事上的问题,反而会进一步损害印度的国际形象。

印度再次关闸泄愤

中巴合作是正常的国家间友好往来

事实上,中国与巴基斯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一直保持着全面且深入的合作。这种合作并非是一时之举,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需求,并且完全基于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是正常的国家间友好往来。

在政治方面,中国和巴基斯坦长期保持着高层互访和密切的沟通交流。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坚定维护彼此的核心利益。巴基斯坦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如台湾问题、涉疆问题等,始终给予中国坚定支持,明确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而中国也一直尊重巴基斯坦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在国际舞台上为巴基斯坦发声,支持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政治关系,为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巴铁

经济领域的合作更是成果丰硕。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两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自启动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该项目涵盖了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合作等多个领域,为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例如,卡西姆港燃煤电站、卡洛特水电站等能源项目的建成,有效缓解了巴基斯坦长期面临的电力短缺问题,为其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保障。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喀喇昆仑公路的升级改造以及瓜达尔港的建设和运营,极大地改善了巴基斯坦的交通状况,提升了其在地区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瓜达尔港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不仅为巴基斯坦打开了通往世界的海上通道,也为中国西部地区提供了一条更加便捷的出海通道,促进了双方的贸易往来和经济交流。

瓜达尔港

军事合作同样是中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在军事技术交流、联合军事演习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中国为巴基斯坦提供了一定的军事装备和技术支持,帮助其提升国防能力。例如,JF-17"雷电"战斗机(又称枭龙战机)就是中巴联合研制的一款先进战斗机,它融合了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技术优势,具有良好的作战性能,已成为巴基斯坦空军的主力战机之一。此外,中巴两国还定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如"雄鹰"系列空军联合训练、"海洋卫士"系列海上联合演习等。通过这些演习,两国军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了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军事互信。

枭龙战机

面对印巴冲突,中方一直有着明确立场

在印巴冲突升级之际,中方的立场十分明确,坚定且毫不含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通电话时就明确表示:"作为铁杆朋友和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方充分理解巴方合理安全关切,支持巴方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这一表态清晰有力地传达出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坚定支持,同时也表明中国的支持是基于对巴方主权和安全的尊重,是为了确保巴方具备足够的自卫能力,以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绝不是针对印度。

外交部长王毅

中国一直秉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事务中倡导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在印巴冲突问题上,中国始终扮演着劝和促谈的角色,积极呼吁双方保持冷静克制,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分歧。中国提供的帮助,无论是政治支持、经济援助还是军事技术交流,都是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框架内进行的,旨在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非加剧冲突。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印度应该正确认识到,中巴之间的合作是基于两国的共同利益和深厚友谊,是正常的国际关系行为,并非针对印度。印度若不是一味地升级冲突,执意以军事手段对付巴基斯坦,也不会面临如今的局面。在国际社会倡导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军事手段解决争端往往是得不偿失的,不仅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破坏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损害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利益。

莫迪视察军队

从此次冲突中可以看出,印度的军事行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这也提醒印度,应该从源头上思考如何解决与巴基斯坦的分歧,而不是将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若印度不能妥善处理与巴基斯坦的关系,继续采取强硬的军事手段,那么巴基斯坦必然会更加坚定地与中国合作,以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这种情况下,印度面临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地区局势也将更加不稳定。

结语

印度对中国的指责毫无事实依据,纯粹是无稽之谈。在印巴冲突问题上,中国始终站在和平与正义的一边,积极推动双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而印度若想摆脱当前的困境,就应该摒弃无端指责和军事冒险的做法,以和平为重,与巴基斯坦通过平等对话来化解分歧。

印度总理莫迪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印巴冲突中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未来,中国也将继续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推动印巴和解、实现地区的长治久安贡献力量。国际社会也期待着印度能够早日回归理性,共同为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南亚地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