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那些花花绿绿的鸡蛋,有几个是真货?近日,多地曝出人造蛋以假乱真,成本仅需一毛钱,却以真蛋价格出售,让老百姓不知不觉中当了冤大头。

鸡蛋本是寻常百姓家餐桌常客,如今竟也变成了一场豪赌,赌的是您一家老小的健康。这人造蛋究竟有何猫腻?又有哪些鸡蛋是真要少吃的?且听老中医为您一一道来。

话说这人造蛋之风,近年来愈演愈烈。据《中国食品安全报》报道,仅去年一年,全国各地就查获人造蛋案件数百起,涉案金额过千万。

这等伎俩,着实令人发指!人造蛋多由工业明胶、碳酸钙、石蜡等原料制成,不但无营养可言,更含有多种有害物质,食用后轻则消化不良,重则可导致肝肾损伤。

江湖险恶处处暗藏玄机,我辈养生之人,岂能不知?

《黄帝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鸡蛋作为"五畜"之一,自古便是滋补良品。

然老祖宗也曾告诫:"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如今市面上鸡蛋种类繁多,有些却是真的不宜多食。

第一种:霉变蛋。蛋壳上有黑斑或霉点的鸡蛋,内部多已被真菌污染。此等霉菌可产生黄曲霉毒素,乃肝癌诱因之一。老话常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颗霉变蛋亦能危害全家健康。

第二种:裂纹蛋。壳若有裂,则防线已失。细菌易由裂缝入侵,污染蛋内物质。中医讲究"外邪内侵"之说,裂纹蛋正是此道理。买蛋时须仔细检查,避免带"伤兵"回家。

第三种:变质蛋。打开后若见蛋白粘稠浑浊,蛋黄颜色异常,或闻到刺鼻气味,多为变质之象。《本草纲目》有云:"物之变质者,食之伤人。"

变质蛋中含有大量有害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食用可致腹泻、腹痛,严重者甚至食物中毒。

第四种:激素蛋。现代养殖业为追求产量,常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类物质。鸡体内激素水平过高,产出的蛋亦含激素超标。

中医认为,此乃"毒从口入"之源。长期食用激素蛋,可致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青少年,更易受其害。吃一时爽快后患无穷,此话诚不欺我辈。

第五种:被污染蛋。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所产鸡蛋,常含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难以排出,日积月累,成为百病之源。

《神农本草经》曰:"久食令人百病不生。"反之,食毒久矣,则百病丛生。

第六种:人造蛋。此乃真正的"鸡鸣狗盗之辈"所造。

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研究发现,人造蛋不含任何天然蛋白质和脂肪,反而富含对人体有害的工业原料。狡猾奸商花样百出让人防不胜防,食用人造蛋,无异于慢性自杀。

如何辨别真假蛋?老中医有几招:一看:真蛋壳表面有细微气孔,且不光滑,人造蛋则光滑有光泽;二摇:真蛋摇晃有声,人造蛋声音较闷。

三敲:真蛋壳敲碎后呈不规则裂纹,人造蛋则过于规则;四闻:真蛋略带腥味,人造蛋可能有化学品异味;五煮:真蛋煮熟后蛋黄位于中心,人造蛋蛋黄位置偏离。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鸡蛋虽好,也需慎选。那么,该如何选购安全健康的鸡蛋呢?

首选有资质的大型超市或农贸市场,尽量购买有溯源信息的品牌鸡蛋。货比三家不吃亏精打细算,价格过低的蛋要提高警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便宜无好货。

其次,从中医角度看,不同体质的人适合食用不同类型的鸡蛋。

阳虚体质者宜选土鸡蛋,其性温和,有助阳气生发;湿热体质者可选鸭蛋,性凉,能清热祛湿;气血不足者可食鹌鹑蛋,其补而不腻,易于吸收。对症下药方见功效,选对鸡蛋,事半功倍。

鸡蛋虽好,一日不可多食。《饮食须知》有云:"凡物过量,皆能为害。"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健康成人每日食用1-2个鸡蛋为宜,胆固醇偏高者应控制在每周4-5个。适量进补养生之道过犹不及。

有人问,市面上的鸡蛋五花八门,该如何挑选?老中医认为,最好选择散养鸡所产的土鸡蛋。

此类鸡自由觅食,饮食多样,产出的蛋营养更为全面,且激素残留少。正如人生,自由舒展者,方能精气充盈。

还有几点饮食之道,与诸位共勉。蛋与醋不可同食,易生结石;蛋与糖不宜共煮,影响蛋白质吸收;蛋壳上的污物须洗净,否则煮时污物入内,徒增风险。饮食有序方能长寿,切记切记。

鸡蛋虽为寻常小物,却关乎一家老小健康。选购时多一分谨慎,烹饪时多一分用心,方能食出健康,吃出平安。愿诸位读者,既能识破市场诸多陷阱,又能寻得营养之道,乐享天伦,安度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