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

时间过得真快,从今天开始就正式进入冬至时节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4个节气,是一年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日子,在我国有着"亚岁""小年"之称。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礼记・夏小正》中记载 "日冬至,阳气至始动", 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日子,数九就是以冬至为起点,来记录阳气逐渐增长、阴气逐渐衰退的过程,每过 "一九",意味着阳气又增长了一些。

其中,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一段时间,而到了"九九"八十一天,也就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所以到了冬至,春天就不远了,也因此在冬至时节,人们会耕田犁地,追施腊肥,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

冬至作为"四时八节"之一,它不但是一个节气,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冬至是"一阳初生"之日,也就是万物复苏的开端,所以人们对冬至非常重视。

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不但要祭祀祖先,还要换上新衣服,进行宴请,并相互庆贺冬至的到来,《东京梦华录》就有关于冬至的描述:"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今年的冬至非常特殊,为128年以来交节时间最早的一次,具体时间为12月21日17点20分20秒,上一次更早的冬至出现在 1896 年,当年的冬至交节时间是12月21日15时29分25秒,而下一次要想这么早则需要等到 2028 年了。

在古代农耕社会,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计。因为古时没有天气预报,所以就会通过观察冬至当天的天气状况,来预测来年的农作物收成情况,那冬至当天是晴天好,还是雨雪天气好呢?我们一起看看农谚是怎么说的。

一、"冬至一日晴,来年米价长"

根据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如果冬至这天是晴天的话,那么来年稻米就可能减产,价格会相应地上涨。

这是因为,冬至晴天往往意味着接下来一段时间冷空气不活跃,雨雪偏少,整个冬季可能比较暖和,是个暖冬的预兆。而暖冬,则不是一个好的天气现象,不但容易出现干旱的情况,还会大概率出现倒春寒的天气,这就会影响庄稼作物的正常生长,导致减产,从而引发粮食价格上涨。

二、"冬至出月头,过年冻死牛"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冬至这天出现了月亮,也就是晴天的话,那也就意味着过年的时候,天气会异常寒冷,甚至连耐寒的老牛都能冻死,当然这是一种夸张说法,意在说明寒冷的程度。

冬至晴天,预示着当年冬天暖冬的概率会比较大,但是到了春节的时候,天气会突然变得十分寒冷,而且雨雪天气也会比较频繁。春节一般在立春前后,所以冬至晴天,也就预示着来年春天出现倒春寒的概率会比较大。类似的农谚还有"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 "冬至阴,过年晴;冬至晴,过年阴"等。

三、"一九暖如春,九九倒春寒"

"一九暖如春":意思是说在数九寒天的第一个九天,也就是"一九"的时候,如果天气比较暖和,就像春天一样温暖。这往往意味着这个冬天的冷空气可能会来得晚一些,或者整个冬天的气温相对来说不会太低。

"九九倒春寒":则是说在数九寒天的最后一个九天,也就是"九九"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也就是说,本来应该逐渐变暖的春天,却突然出现了气温下降、天气寒冷的情况。

四、"冬至有雪来年丰,冬至无雪虫蛀空"

冬至时节下雪比较重,是个好兆头,预示着来年庄稼会丰收;倘若冬至没有雪,来年农作物可能会遭受虫害,收成不佳。

俗话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重意味着天气寒冷,能冻死土壤中的害虫虫卵,减少病虫害威胁。而且雪化之后还能为春耕提供充足的水分,有利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无雪则预示可能是暖冬且干燥的迹象,不但利于害虫越冬繁殖,还会造成春季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