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伊局势持续紧张,大战一触即发。

美国在中东地区部署了B-2隐形轰炸机、航母战斗群等先进装备。而伊朗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导弹对准美军基地,并通知周边国家封锁领空。

美伊这一系列动作,让人们不禁要问,美伊之间究竟会擦枪走火吗?

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由来已久。

自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更是变本加厉。

从退出伊核协议到实施严厉制裁,美国试图通过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迫使伊朗屈服。

然而,伊朗显然没有被吓倒,反而采取了一系列强硬反制措施。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发布视频宣称已为战争做好准备,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伊朗的导弹部队也毫不示弱,各地导弹装入发射器,随时准备发射。伊朗还启用了第四个新建的地下弹道导弹基地,储存有数千枚弹道导弹。

这一系列动作已经明确表明,伊朗在军事上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随时应对可能的冲突。

俄方拒绝军援,立场令人意外

在美伊局势紧张之际,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鲁坚科表示,如果美国对伊朗发动打击,俄罗斯没有义务提供军事援助,但会尽力调解冲突。

这一表态让许多人感到意外,因为俄伊两国今年1月才刚刚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

对于俄罗斯的这一立场,有三种观点:

一是俄罗斯被俄乌冲突羁绊,没有足够实力军援伊朗。

二是俄罗斯不愿打破与美国关系稍有缓和的局面。

三是伊朗在叙利亚问题上未给予俄罗斯足够支持,导致双方关系出现裂痕。

不管原因如何,俄罗斯的这一表态无疑让伊朗在面对美国时少了一层保障。

伊朗释放三大信号,强硬与缓和并存

在这一局势下,伊朗也释放了三大信号。

一是伊朗有对等回击的实力。

伊朗展示其军事力量,对美国的"最后通牒"进行了直接回应,让美国知道伊朗在军事上不会轻易屈服。

二是伊朗的核技术独立。

尽管美国对伊朗实施了严厉的制裁,但伊朗的核技术仍在不断发展,美国的封锁制裁效果显得相当有限。

三是伊朗没有制造核武器的计划,但仍保留相关技术和需求。

伊朗在军事上采取强硬姿态的同时,在政治上仍有缓和的意愿,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中方表态

中国在这一关键时刻对美国说了两句话。一是政治外交手段是解决伊核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二是美国先单方面退出了伊核全面协议,才导致现在的局面。

因此美国应停止武力威胁和极限施压。

中国的表态引发了深思。

中国与伊朗在能源领域有着密切合作,且伊朗牵制着美国在中东的部分军事力量,对中国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表态不仅是对伊朗的支持,也是对中东地区稳定的关注,更是对全球和平与稳定的一种呼吁。

美伊双方已证实将于本月在阿曼举行高层"间接谈判",双方仍倾向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而非直接开战。

然而,谈判的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美伊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双方在核问题、制裁、地区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

即使谈判能够取得一定进展,也难以彻底解决双方的根本矛盾。

因此,中东地区的局势仍将面临持续的紧张和不确定性。

总之,美伊局势的紧张不仅影响到两国本身,也对全球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一关键时刻,各方都应该保持冷静和克制,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推动美伊双方走向和平与合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