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关中柬德崇扶南运河的谣言传得满天飞。有的说项目已经动工了,有的则说项目被西方"搅黄"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方迅速宣布出访,并将柬埔寨定为其中重要一站。

在此次访问期间,中柬双方还再次强调,两国都处在发展关键阶段,深化两国关系完全符合中柬双方利益,未来双方将展开更高频率的交流和互动,为两国合作注入更多的动力。中柬这一动作,也算是出面打破了外界有关中柬关系变动的谣言。

除此之外,在这次访问结束后,有关中柬在德崇扶南运河中的合作,也传出了新消息。

(中柬签署协议)

据柬方消息表示,在中方领导人访问期间,中柬五项协议当天落地,德崇扶南运河项目将正式从前期准备阶段,过渡到全面建设阶段。这也是中柬双方去年奠基以来,在这一项目上取得的最具实际意义的进展,同时这一进展,也直接回应了此前有关项目"进度停滞"与"合作存在不确定性"的外部关切。

柬方还透露,签署的五项协议分别是公私合营合同、股东协议、投资协议、工程总承包合同以及运营与维护协议。协议明确了项目投融资安排、建设责任分工和长期运营管理,为后续的工程全面展开提供了制度与执行基础。

对于中柬双方而言,这五项协议的签署,其实是为了项目正常长期运营下去,做好万全的准备。

此前柬方也曾透露,德崇扶南运河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7亿美元,涉及河道疏浚、水利枢纽建设、航道开挖等复杂工程。所以采用公私合营的模式,一方面能吸引中方私营资本参与投资,减轻柬埔寨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风险还能由公私双方共同承担,减轻了彼此的压力。

此外,对于柬埔寨而言,他们在大型水利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经验是十分有限的。但中国企业在技术、施工以及管理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通过以上合作方式,中方不仅可以提供资金,还承担了工程设计、建设及后期运营维护,确保了项目的高效推进和长期可持续性。

(德崇扶南运河奠基)

再者就是这样做,有利于促进中柬的长期合作和战略对接。该项目是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钻石六边"合作框架下的旗舰项目,所以做好前期保障工作,符合双方深化战略合作的需求。通过股东协议、投资协议等法律文件,有助于两国明确利益分配和长期合作机制,从而更好地推动中柬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去年中柬确定要在该项目上展开合作后,美西方国家就曾多次质疑炒作,称该项目未来可能用于军事用途。过去一段时间内,包括洪森在内的柬方领导人,多次强调其纯粹的经济属性。所以当下的合作模式,就通过公开协议条款,增强了项目的透明度,给中柬减少了国际舆论带来的压力。

对于柬埔寨而言,这一运河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为一个临海国家,柬埔寨九成以上货物都需要借道越南湄公河出海口,每年支付高昂过路费并受制于越南复杂的海关程序。特别是在1956年越南封锁西贡港事件发生后,柬埔寨就一直期望能建设一条独立的航道。如今运河命名"德崇扶南",也隐含了高棉民族复兴的象征意义,洪森父子更是将其定位为是"民族权利"的体现。

运河建成后,柬埔寨可直接通过本国白马港和西哈努克港实现河海联运,彻底摆脱对越南的依赖,到时候运输成本将降低30%,而年收益预计达8800万美元。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

中国这边,这条运河将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的新支点。运河与泛亚铁路中线,即已经通车的中老铁路,形成了水陆联运网络,打通了我国云南至泰国湾的物流通道,助力构建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未来若泰国克拉地峡运河建成,中国西南货物经此进入印度洋的航程将缩短1200公里,战略意义深远。

此外,通过支持柬埔寨摆脱越南控制,中国还可以平衡越南在湄公河三角洲的影响力,同时削弱美国"印太战略"对东南亚的渗透,巩固区域话语权。

总之,德崇扶南运河项目的必然性,植根于柬埔寨的生存需求与中国的地缘战略逻辑。对柬埔寨而言,这是实现经济独立与民族复兴的关键一跃;对中国而言,则是深化东南亚影响力、重构区域秩序的战略支点。双方通过技术合作与利益绑定,将这一工程从构想变为现实,其影响或将重塑中南半岛,乃至整个东盟的地缘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