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断向中方释放所谓"善意",但中方却连续抛售美债,特朗普的"示好",为啥没起作用呢?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7月17号,美国财政部公布了5月份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报告显示,中国5月减持9亿美元美国国债,手上持有的美债进一步下降到7563亿美元,这是中国为今年连续第三个月减持美债。

作为美国最核心的"软肋",美债几乎可以说是历届美国政府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特朗普再次上台之后,由于美联储加息,美国财政部要支出的利息剧增,美债更是成了迫在眉睫的危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朗普不惜用杀鸡取暖的方式,向主要贸易伙伴加税筹集资金。

相对应的,任何主要美债持有国,持续减持美债,也就被美国视为不友好的举措。

眼下,中美关税谈判暂告一段落,美国在发现加税施压中国无效之后,开始转变策略,寻求改善跟中国的关系,以平等互让的方式,寻求美国利益的最大化。

具体表现为,特朗普为了获得中国的稀土,同意英伟达向中国出口H20芯片,以及此前取消了对乙烷,民航客机发动机等产品的出口限制。

与此同时,特朗普还一反常态的说起了中国的好话,比如"中国在芬太尼的问题上一直在帮美国之类"的。

按理来说,美国表现的克制一点了,也做出了一些改善双边关系的实际行动,中方也应该投桃报李,配合一下美国的需求。

但中方却持续性的减持美债,这是为啥呢?

首先,美债数据的公布,有滞后性,现在公布的是2个月之前,也就是5月份的美债持有情况,而那时中美关税战正在进行,中方减持美债,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次,从长远来看,当下美国对中国的善意,本质上是发现打压遏制中国不成功之后,被迫选择的方向。

说白了,美国遏制打压中国的根本决策没有发生改变,这一点突出表现在美国跟其它贸易伙伴的关税谈判中,要求他们帮助美国围堵打压中国产业链。

总之,特朗普当局做出的一些看似"友善"的政策,本意上都是为了美国利益,回避中美直接交锋,并不意味着美国从现在开始就放弃打压遏制中国了,其想要孤立中国产业链,跟中国经济脱钩的想法,短期内不会有变化。

这种背景下,基于美国习惯性用金融武器对付其它国家的黑历史,我们当然要早做准备,避免跟俄罗斯一样,在关键时刻因为美国的金融打击而遭受重大损失。

况且,现在特朗普所谓的对华"善意",本质上都是中美双方互相妥协的结果。说白了,美国虽然放弃了对H20芯片,以及航空发动机的出口管制,但中方也放开了对稀土出口的部分管制,为美国企业提供了便利。

至于特朗普说中国的"好话",那是为了访华,访华是为了给美国谋求更多的利益。

从美国角度来说,他做的也许是对的,但从中国角度来讲,你怀着占便宜的心态,说中国好话,那就不是对华友好,而是别有所图。基于此,中方继续坚持美债,规避金融风险,自然也就合理合法,不容任何诋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