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星巴克台北门店的新规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为解决店内座位长期被占用、影响门店运营效率及其他顾客体验的问题,星巴克台北部分门店出台规定,若顾客离开座位超过1小时,店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全程录音、录影,并移动其留在座位上的个人物品,视情况暂时保管或移交警方处置。
一直以来,星巴克以 "第三空间" 的定位吸引了大量顾客,不仅提供咖啡饮品,还为消费者打造舒适的休闲、工作和社交环境。然而,这也导致店内长时间占位现象较为普遍。不少上班族和学生党习惯将星巴克作为临时办公或学习场所,当他们有事暂时离开时,往往会用笔记本电脑、书包等个人物品占据座位。但部分占位者离开后许久不回,使得其他有需求的顾客找不到座位,严重影响了门店的翻台率,也对门店正常运营秩序造成干扰。同时,员工还需额外留意这些空位上的物品,以防失窃等情况发生,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负担。
该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许多网友对星巴克的新规表示支持,认为这一举措能够保障其他消费者公平使用座位的权益。有网友评论道:"终于,每次去星巴克都感觉像在图书馆,很多人占着座位却不见人影,早该整治了。" 还有人指出:"离座20分钟就已经很不合理了,更别说1小时,这项规定来得很及时。" 众多消费者呼吁当地其他连锁品牌也能效仿星巴克,制定相应规则,改善店内用餐和消费环境。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对新规的实施效果和潜在问题表示担忧。有网友质疑店员如何精准确定顾客离开座位的时间是否超过1小时,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较大难度。同时,对于店员在未获得物品所有者允许的情况下,挪动重要财物的行为,有人担心可能会引发客人投诉,甚至导致员工与顾客之间的冲突。
此前,星巴克在座位管理方面并非没有尝试。今年1月,星巴克北美调整消费者"进店"标准,北美各地门店不再免费开放,进店需要消费。
针对此次新规,有媒体向星巴克方面进行了求证。接受采访的星巴克员工证实,该新规自4 月1日起已在台北全部门店实施。店内工作人员会不定期巡视客座区,若发现顾客离座时间过长,会先在桌上张贴纸条并记录时间。若顾客超过1小时仍未返回座位,将依照新规定处理,以确保门店座位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平衡不同顾客的需求,提升整体顾客体验。这一新规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是否能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星巴克门店的占座难题,同时避免引发新的矛盾,后续还需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