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安理会激烈交锋,中国武器流入也门?中方代表当场反将一军
联合国安理会就也门局势召开会议,美方为何对中国发起指责?中方又如何反将一军?
当地时间11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听取了也门制裁委员会主席工作报告和也门问题专家小组致安理会主席的来信,然而在就也门局势进行探讨的过程中,美国代表却突然拿出所谓"证据",指责中国的"双重用途"组件流入也门,被胡塞武装用于军事活动,并要求中方加强出口审查。

对此,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在会上回应表示,中国在军品出口问题上一贯采取谨慎、负责的态度,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项,包括无人机出口。中国企业按照国际规则和市场原则,与各国开展正常经贸往来,这些活动都是公开、透明且符合联合国框架的。

随后,中方当即对美方反将一军,指出美国违反国际法,曾对也门采取军事行动,给无辜民众造成无法抹去的伤痛。
在今年3到4月份,美军在未获得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也门发起了多轮袭击,并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其中在3月15日对也门首都萨那及其他7个省份中,导致了至少53人死亡,其中包含5名儿童和2名妇女;在4月17日对荷台达省拉斯伊萨港的袭击中,又造成38到58人死亡,其中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港口工人;4月28日,美军又对萨达省一个拘留中心发起袭击,至少68人死亡,而里面被关押的实际上是非洲的非法移民。

不仅如此,就因为对荷台达港的多次袭击,导致人道主义援助进入也门的关键通道被毁坏,而也门目前有2400多万人等待援助,超过400万人流离失所,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实际上难以估量。

而在"军民两用物项"议题上,中美之间的不同理解也体现在近期的经贸磋商中。
美国政府11月1日发布报告称,中国将对部分稀土元素发放一般性出口许可证。但中方随后表示,目前仅是暂停此前公布的部分出口管制措施,仍会依法依规进行许可审查,并未全面放开出口。

中方则强调,稀土及相关产品属于典型的军民两用物项,实行出口审查制度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中国始终支持在联合国框架下就敏感技术和物项的使用建立更加透明、公正的国际机制,避免因个别国家的单边措施而扰乱全球供应链。
与此同时,中方也重申,维护经贸合作的稳定与安全,需要各国共同遵守多边规则,反对泛化安全概念、滥用出口限制。

在此次安理会会议上,多国代表也呼吁,应以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也门冲突,避免任何可能扩大矛盾或阻碍人道援助的行动。多方认为,也门局势依然复杂,真正的出路不在军事打击,而在各方的妥协与对话。
从这场中美交锋也能看出,双方在出口管控和地区安全等议题上的立场存在分歧,但在稳定中东局势、避免人道危机进一步恶化这一目标上,国际社会仍有共同利益。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之间找到平衡,或许才是这场安理会辩论背后更值得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