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一部广受好评的电视连续剧《曹操与蔡文姬》在各大卫视播出。也让年少的我开始认识到这位才华横溢英姿勃发有着俊朗帅气外表的演员。

剧中的他饰演乱世英雄曹操,演技出色的他把曹操身上那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英雄豪迈又内心奸诈的人物特点,演绎得十分到位。他就是曾经红遍全国的演员--濮存昕。

演艺世家的他从小天赋异禀

出生演艺世家的他,早早就接受了艺术的熏陶。据说,濮存昕的父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话剧元老苏民。这位在话剧界让人肃然起敬的数一数二的大人物,也是曾经荣获过话剧界最高奖项"金狮终身成就奖"。足以看出,濮存昕的父亲在话剧界有着何等地位。

名师出高徒。据说,宋丹丹、胡军、江珊等曾今炙手可热的一大批影视明星,都曾师承苏老,都受过苏老的点拨和教诲。少年得志的他曾获得表演比赛的满分冠军。

这样得天独厚的家族优势,濮存昕自然从小沉浸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中,天赋异禀的他,很小就表现出了对表演艺术的痴迷。从小勤奋好学的他,在学校里也是经常被老师夸奖的佼佼者。为了从小培养他,父亲苏民通过自己的人脉,将仅仅3岁的濮存昕带到人艺剧院颇有威望的叶子老师门前拜师学艺。

天资聪颖的濮存昕,在名师指点下,天赋很快被发掘出来。6岁的他,在一次少儿话剧比赛中,一举夺得冠军。"话剧天才"的名号曾一度让父亲苏民颇感欣慰。在勤学苦练万众期望中,濮存昕也渐渐长大,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运动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当时,正处在举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火热运动中的濮存昕,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抛弃身在北京的优越条件,主动申请下乡插队,劳动改造。

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他被安排到黑龙江下乡插队。而事与愿违的是,农村艰苦的生活条件加上没日没夜的田地劳作,着实给了满怀浪漫、还是三分钟热度的他当头一棒。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劳动网民的生活状况。这让出身优越的他对现实有了清楚的认知,好在生性乐观的他,很快找到了聊以慰藉的乐趣。每每田间劳作,即使片刻休息时间,他也会用他那珍藏在布袋里的口琴吹起婉转悠扬的歌声,仿佛吹走了辛苦劳作一天的满身疲惫。

梦想从未破灭

时光流逝,4年的"上山下乡"生涯,在艰苦和欢快中度过。濮存昕也跟随大部分知识青年逐渐踏上返程之路。回到北京后的喜悦还未消散,另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又爬上心头。就业问题成了摆在濮存昕眼下的第一道难关。

虽然,下乡多年的他每天面对着干不完的农活和喂不完的牲口。但是内心深处的演员梦却像一颗黑暗中耀眼的明灯,从未泯灭但又熠熠发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濮存昕如愿以偿的被空政话剧团录取,成为话剧团的一名演员。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现实离梦想越来越近。成功成为话剧演员的濮存昕,开始演出各类话剧,担当各种配角角色。通过不断的技术打磨以及日复一日的经验积累。濮存昕的演技渐渐地有了很大的提升。再不是那个僵硬憋足的小白。

也许是他飞速的进步引起了领导的注意,亦或是天赋异禀的他在演艺表演上确实前途无量。在进入空政剧团没多久,濮存昕就被委以大任,出演话剧《周郎拜帅》的男主角。有了这么一个求之不得的表现机会,濮存昕下定决心,一定不负所望。

凭借他在《周郎拜帅》里面的出色表演,濮存昕被很多导演看中,受到不少邀约。在话剧界崭露头角的他,深受导演蓝天野赏识,经导演蓝天野引荐,被破格调到人艺。

卧薪尝胆的他相信勤能补拙,辗转人艺的他,初来乍到并不被人看好。甚至被大家嘲笑"演技憋足"。面对导演一次次地喊停重来,濮存昕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好在,他有一颗不被外界影响的心,他开始静下心苦心专研演技,通过挤时间去排练去琢磨,他的演技终于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演艺事业走上顶峰

在话剧界锋芒毕露的他,引来影视界导演的关注。不忘初心的他顺势转战更有曝光率的影视舞台。于是,一部部经典的作品,在濮存昕的参演下,口碑正盛,各大投资方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从《三国演义》里智勇双全有勇有谋的孙策,再到《闯关东》里面坚强信念不怕牺牲的魏德民,一部部经典作品,让他把国内很多奖拿到手软。一向温文尔雅演技爆表的他,自然深受大众喜爱。甚至一度被冠以"师奶高手"的称号,深受观众喜爱。

中华大孝子,演艺圈的典范,事业上屡获殊荣的他,在生活中还是个孝敬母亲的典范。在父亲去世后,母亲哭干了眼泪,也哭垮了身子。为了让母亲走出悲痛,濮存昕专门将母亲接在自己身边,放下手边的一切工作,亲自照顾母亲的起居。

濮存昕专门把母亲一天中的饮食起居安排写好,然后,对应的设置定点闹钟,任何时候都不会绝不耽误母亲的时间表。即使年迈的母亲,睡眠时间日益减少,有时晚上很晚也不能睡去。濮存昕就会在母亲身边一直陪她唠嗑,直至母亲睡意来袭,安顿好母亲才起身睡去。

如此功成名就的著名演员,在生活中仍然做到如此优秀,十足的大孝子。真不愧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