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马上就要到清明了。我国古时人们以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来确定节气,当斗柄指向"乙位" ,太阳到达黄经15°,此时便是清明节气,《淮南子·天文训》中就有"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的记录。

清明是我国岁时节令中非常重要的节点,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天气回暖,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我国古时的祭祀活动往往与季节、节气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认为祖先在天之灵可以庇佑家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清明过后人们即将迎来繁忙的农事活动,因此也就有了清明祭祀祖先的习俗,一方面是祈求祖先保佑农事顺利,同时也是告慰祖先新一年的生产活动即将开始,表达对祖先的感恩和敬重,以示孝道

我国自古就有择日的习俗,也就是但凡重要的事情,如婚丧嫁娶、开张开业、搬家入伙等,古时甚至是治国理政、派兵遣将等军国大事,都会挑选个合适的日子,我国唐代古诗中就有"弹筝峡东有胡尘,天子择日拜将军"的记录。

今年清明恰逢"闭日","闭"有关闭、收藏、收敛之意,这象征着在闭日这天,各种事情都容易遇到阻碍和困难,发展停滞,难以顺利进行,所以被视为不吉利的日子。清明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民俗大节,是为逝去的人上坟扫墓的日子,这一天逢"凶日",那势必会有一些说法和讲究。

今年清明是"凶日",别管多忙,牢记:1不上、2不下、3不归,别犯忌讳。

1不上:不上错坟。

很多人可能觉得说这个多此一举,谁还认错自己祖先的坟墓不成。大家还千万别不信,确实会有很多人上错坟,一是因为墓地都是在偏远的山上或是一些荒弃的田地里,都差不多一个样子,一段时间没去就荒草丛生了,所以会很容易认错。二是很多人在外地,可能几年都没去祭祖扫墓了,再加上很多墓是没有墓碑的,所以找不到认错了都是常有的事情。

如果真找不到祖先的坟了,也千万不要错上,这种情况可以选择在十字路口烧纸祭拜下,坟宁可不上也不能错上。

2不下:不下河玩水,注意安全。

清明节又称为"踏青节",册中提到的春暖花开,自然让人心生向往。许多人都会选择在扫墓后,携家带口去游玩山水,尽享大自然的美。不少年轻人甚至孩子,见到溪水总是忍不住想要下水嬉戏。这里须得提醒大家,虽然近日气温上升,但河水依旧冰凉,身体容易受到寒气侵扰。此外,春季时节雨水较多,特别是清明节前后,溪河涨水的情况时有发生,河边玩耍要更加小心,以免发生意外。

3不归:不晚归,忌阴气侵扰。

太阳落山后阴气渐重,传统认为清明傍晚是"百鬼夜行"的时辰。特别是体质虚弱者、孕妇和孩童,要赶在酉时(17-19点)前归家。若实在无法早归,可在包里放片艾叶或佩戴桃木饰品,古人用此法驱邪已有千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