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之前美国和印度的关系可是很好的,但现在的关系却搞的很僵硬,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一场中美会晤会议的结束,那可真是直接把看热闹的印度给搞破防了,想在中美贸易中浑水摸鱼,不仅没有成功,自己国家反而被成被敲诈最狠,关税直接高达了50%,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印度刚开始就把路走窄了
当特朗普对不少国家发起关税战之后,是希望将美国霸权地位再度展示出来。有些国家直接选择认输后,特朗普就给予了优惠,中国则是只是采取了反击。

但莫迪要面子,他既不想认输,还不想让利太多,他试图通过出卖中国和俄罗斯的利益,让特朗普网开一面,但结果却不是如他所想,特朗普并没有接受,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关税这件事,说到底也就是印度手里没有什么好东西,也没有什么好产品能够吸引美国。若是想让美国降低对印度的关税,特朗普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

但这又怎么可能呢,石油是印度不能缺少的战略物资,这下可把莫迪难住了,直接不说话,来了个眼不见心不烦,这也就导致了关税涨了又涨的,直接高达了50%,让莫迪有苦难言。
其实,刚开始印度和美国的关系还是比较友好的,就在今年4月份,双方还就贸易方面要加强两国合作,多多进行交流,但谁又能想到美国"变脸"之快。印度输掉印巴战役后,让美国意识到,印度再也没有拉拢的价值。

现如今,中美会晤结束后,大家才发现美国对印度加收的关税已高达到50%,是所有国家最高的没有之一。印度现在就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步,在谈判桌上退了又退,既没有用强硬的态度去反击,还拒绝和世界经济接轨。
印度怎么成了大冤种?
这50%的关税是分为两个部分的,一是25%的基础关税,二是25%惩罚性关税。

在印度和美国进行沟通时,美国这边要求印度能够长期开放农产品和乳制品市场。要知道,印度农业占 GDP 约 16%,这不仅关系着大量小农户的生计,还怕开放后冲击国内农业,导致影响农业水平,但就这个问题,双方一直谈不拢,矛盾也就越积越深。
那特朗普就希望能够通过加增关税,以此对印度进行施压,然后缩小双方之间的贸易差距。印度这边呢,莫迪表现的也特别硬气,开始对美国大豆、玉米加增报复性关税,还加强了和俄罗斯搞能源的速度,多次进行军事合作。

特朗普又开始对印度加增了25%的惩罚性关税,在国际上开始指责印度通过购买俄罗斯石油是在支持俄罗斯,也是想逼印度在俄乌两国站队。那印度怎么会同意呢,但为了保证能源的安全和稳定,只能进口俄罗斯石油,毕竟自己的国家还等着用油用电。
印度和美国的这场关税战,影响的可不是政治方面,对地区经济方面也有重拳出击。先看印度,之前还想在印度建设厂的企业,一看出口美国没有什么优势,那极有可能将厂子建设到越南、孟加拉国这些国家,间接就影响了印度人民经济方面的发展。

再谈美国,若是印度限制人员美国科技企业的发展、让其少买美国农产品,那也是会对其经济造成冲突的。毕竟美国的 IT 服务、医药方面那在印度市场份额可不算小。
若是美国一直还是这个利益优先的态度,那印度可能就会转向中俄方面了,进行多方面建交,也是不利于美国长期霸主地位的存在。双方其实还一直留有谈判的余地的,这还是要看怎么沟通了。

印度能抗得住吗?
自从美国对印度加征50%关税后,在短期内直接导致印度大部分农产品、纺织品等遭受重大冲击,导致国家的GDP可能会下降1%,严重对国家经济方面产生了影响。
就拿印度最大纺织品出口中心的一家服装厂来说,他们现在正面临着机器停转、员工停工停业的局面。还有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海鲜、珠宝、纺织等数百万就业岗位,都将受到直接冲击,高达800亿美元的产业都将面临着重重压力。

长期内往大的方面来说,影响的是美国和印度的友好关系,双方投资和技术方面不再交流,甚至达到"冷战"的局面,这将导致印太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改变。
印度作为关税的"受害方",应该做到双管齐下,政策方面有所改进以及抓紧开创新市场。
为了减少对美国大市场的依赖,印度政府这边应该决定和多个国家进行合作,实现多元化发展,将纺织品、食品加工品等产品能够出口到更多的国家,加速和其他国家各方面的合作。
同时,印度在坚持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同时,也要继续去和美国进行谈判,在谈判桌上要"硬气"点,并就贸易方面达成协议,以此能够达到降低关税的目的。

近期谈判有所显示,印度可能会同意减少俄油进口,让美方将关税能从50%降到15%-16%。但是结果如何,还未知;这边印度也正在缓和和中国的经济关系,以达到经济方面的稳定。
这场关税方面的贸易战其实是给所有的国家都上了一课:在国际这个大舞台,你没有实力,就是不行;你说的再多,也不行;还是要记得拳头硬、实力强,别人才不敢欺负你。

当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经济来源基础,还没有完整的产业成长体系,自身又没有过硬的军事实力,那你即使再会左右逢源、投机取巧、阿谀奉承,那你最终还是要吃亏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看得起你,反而会让其他国家也来"踩你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