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王毅启程回国前,鲁比奥抓住机会见面,谈完罕见给出4字评价,美国态度变了

根据环球网报道,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东盟外长会间隙,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终于等到了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会晤机会。这场会谈被外界视为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中美最高层级外交官的首次面对面交流,也是中美关系在经历多轮波折后的重要试探。会谈结束后,鲁比奥罕见地用"非常积极"四个字评价了这次会晤,这一表态立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鲁比奥主动促成会谈,王毅把握时机回应

鲁比奥在东盟峰会系列会议开幕第二天就公开表示正在筹备与王毅的会晤。值得注意的是,王毅外长的访问行程非常紧凑,7月10日至11日仅有两天时间,期间还要与十多个国家的外长会面并参加多场会议。鲁比奥选择在王毅即将启程回国前安排会谈,显示出美方对此次会晤的迫切需求。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资料图)

会谈中,王毅阐述了中方对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并向美方提出三点明确要求:第一,希望美方以客观、理性、务实态度看待中国;第二,希望美方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目标制定对华政策;第三,要求美方以平等、尊重、互惠方式同中方打交道。这些要求体现了中方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基本期待。

会谈成果与美方罕见评价

据报道,双方在会谈中达成一项重要共识:同意加强包括外交渠道在内的各层级沟通对话,发挥外交部门在推动两国关系中的作用,在管控分歧的同时探索扩大合作领域。鲁比奥在会谈后用"非常积极"四个字评价了两国领导人及双方的工作关系,这一表态与其以往的对华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对此次会谈的报道保持了克制和谨慎。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表示"没有太多信息可提供",而王毅外长也未直接回应是否会见鲁比奥的问题,直到会晤消息公布前都保持低调。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中方在外交事务上的审慎态度。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资料图)

特朗普访华可能性引关注

鲁比奥在会谈后表示,特朗普愿意与中方会晤,美方已经开始考虑制定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时间表。不过,中方并未对此作出明确回应。分析认为,中方需要观察美国在对华关系上的后续表现,才会实质性推动最高层级的外交接触。

这一表态背后反映出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尽管双方在会谈中表现出一定的合作意愿,但在关税、科技制裁等核心问题上仍存在重大分歧。鲁比奥在会谈中虽未直接提及这些敏感议题,但他在东盟-美国外长会上重申了美国在先进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并抨击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显示美方并未放弃其核心诉求。

会谈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挑战

这次会谈虽然时间不长,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它打破了中美高层外交的僵局,为后续可能的元首会晤创造了条件。其次,双方同意加强各层级沟通对话,这有助于管控分歧,避免误判。最后,鲁比奥的积极评价表明美方对此次接触感到满意,这可能为两国关系注入一定的缓和因素。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资料图)

然而,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美国政府内部近期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以及俄美外长会谈无果而终,都给双边关系蒙上阴影。此外,特朗普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摇摆性也增加了关系的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这次吉隆坡会晤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节点。鲁比奥"非常积极"的评价虽然简短,却传递出美方希望稳定双边关系的信号。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将取决于双方能否在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及如何管控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竞争。正如王毅外长所强调的,中美关系的未来需要建立在平等、尊重和互惠的基础之上,这既是中国的立场,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