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普京时隔6年的会谈,最终持续时间没有达到预期的7-8小时,只进行了180分钟,并且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不过,这个结果符合外界的预期,毕竟特朗普和普京一样,都是极具个人领导风格的国家元首。特朗普想要在外交上恢复与俄罗斯的接触,但又想尽可能在博弈中获得利益,普京也是如此。但不管怎么说,此次美俄会谈给两国持续下滑的关系,设置了一个底线。而且,美俄都愿意管控战略性进攻武器,可见双方开始将"战略对抗"转变为操作性更高的"务实交易",未来美俄可能会在一些次要目的上达成一致,让两国关系逐渐缓和。对这个情况,国际社会会更加安心,因为任何削弱大国对抗的举动,都会减少全球地缘风险,避免人类陷入"最终对抗"的危险局面。

不过,普京在赴美前,曾致电中方通报相关情况,得到了"复杂的问题不可能用简单方法来解决"的忠告。而在赴美回国后,普京迅速办了两件事,证明了中方言论的准确性。先是俄罗斯海军的基洛级改进型潜艇、"响亮"号护卫舰和1艘救援船突然现身对马海峡,从北向南进入东海。如果是返航,这支俄海军编队不会进入东海,因此大概率是与解放军舰队会合,进行联合演练或巡航。因为就在美俄总统会谈前2天,解放军的052D乌鲁木齐舰和综合救援船西湖舰也穿过对马海峡进入东海。不过,俄海军的基洛级潜艇没有选择隐蔽航行,而是直接上浮,大摇大摆通过对马海峡,给驻日美军和日本自卫队释放了强烈信号。

随后,就在普京回国当天,俄军发射85架无人机和一枚弹道导弹,对乌克兰实施了远程打击。要知道在美俄会谈后,特朗普提到要举行美俄乌会谈,显然他迫切想要推动停火。然而,普京在回国后举行的高层会议上,只谈到"要用和平方式结束乌克兰危机",但只字不提停火协议,更没有谈到美俄乌三方会谈。显然,特朗普高兴太早,他想要通过一场会谈,就开启俄乌停火进程,但事态完全没有按照他预想的情况发展。毕竟俄乌冲突持续了3年多,乌军已经出现了全面崩盘的迹象,但俄军也付出了大量伤亡,普京不会就此停手,让俄罗斯功亏一篑。

从美俄会谈的直觉角度看,双方似乎想要重启一系列合作。然而,个人转变观念不算难,但升级到国家层面就非常不容易实现。比如俄罗斯为了推动"向东看"战略,他们在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前,就开始在舆论方面做文章,以提升俄罗斯民众对东方大国的好感度。如果美俄也想要建立类似的亲密关系,他们也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但与中俄可以通过经贸合作提升关系不同,美俄的互补性非常有限,两国的博弈将持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