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六盘水水城区城管局副局长付某被曝长期性侵13岁继女一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从受害者主动揭发,到警方介入侦办,再到官方对涉案人员的公职处理,事件的每一步进展都牵动着公众神经,而其中暴露出的公职人员监督、未成年人保护等问题,更成为舆论讨论的核心。

据9月29日的报道称,2025年9月上旬,这起隐藏四年的侵害事件首次浮出水面。时年13岁的受害女孩,在犹豫许久后,终于向自己的生母坦白了一个令人心碎的事实:从2021年前后,也就是她9岁读小学时开始,继父付某便对她实施性侵,且这种侵害一直持续到案发,时间跨度长达四年。女孩的坦白让生母震惊又痛心,在短暂的情绪平复后,女孩的生母第一时间带着孩子向水城区公安局刑侦大队报案,希望通过法律途径为孩子讨回公道。

随后,受害女孩的生父也向媒体证实了性侵事件的真实性。女孩生父明确表示,家属已正式报警,且一致要求严惩付某,绝不让施暴者逃避法律制裁。不过,事件推进过程中,有信息显示,受害女孩的生母在报案后,曾因受到不明压力,向警方提出过撤案请求。但警方明确回应,此案涉及未成年人严重权益侵害,不会因当事人的撤案请求而终止侦办,始终坚持依法推进案件调查。

公开信息显示,付某在案发时担任水城区城管局副局长,分管市政建设、应急管理等工作,手握一定的公共管理权力。这一公职身份,让"权力庇护"的猜测成为舆论焦点--有网友质疑,付某是否会利用职务便利干扰案件调查?不过,钟山区警方在回应时特别提到,案件相关情况已上报巡视组,以此打消公众对"地方保护"的担忧。同时,考虑到案件涉及未成年人隐私,公开报道中仅明确性侵行为性质为"强奸",未披露更多细节,避免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

案件的侦办与处理节奏始终清晰。9月上旬,在警方完成初步调查后,付某被依法刑事拘留,限制人身自由以配合进一步调查;9月29日,事件出现一个关键节点--当天中午,水城区城管局官方网站上,付某的副局长个人简历仍正常显示,但仅仅两小时后,该简历页面便被迅速撤下,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官方对涉案人员公职处理的前兆;9月30日,官方通报接踵而至:一方面,钟山区人民检察院已依法对付某批准逮捕,案件正式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另一方面,水城区城管局已对付某作出开除处理,彻底切断其与公职系统的关联。

此外,关于案件的管辖争议也得到澄清。最初有信息称水城区警方介入报案,但后续官方明确,由于付某实施性侵的行为发生在钟山区,而非其任职的水城区,因此案件最终由钟山区公安分局负责侦办,水城区警方并未参与具体案情调查。这一管辖划分的明确,进一步减少了舆论对"属地干预"的猜测,为案件公正办理扫清了认知障碍。

事件曝光后,网友的评论多集中在理性探讨层面,未出现极端情绪化表达。

有网友指出:"付某作为分管应急的副局长,职责本是守护公共安全,却将毒手伸向身边的未成年人,这说明公职人员的监督不能只停留在工作层面,八小时之外的私人生活更需要约束,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很容易变成伤害他人的工具。"

也有网友关注受害者家属的处境:"生母报案后遭遇压力想撤案,这背后的干扰力量值得警惕。警方坚持不终止侦办,守住了司法的底线,也让受害者知道有人在为她撑腰,这种对受害者的保护,比单纯谴责施暴者更重要。"还有网友聚焦案件办理的公正性:"跨区管辖和上报巡视组这两个动作很关键,前者避免了'熟人社会'的干扰,后者给案件加上了'监督锁',希望后续能定期通报进展,让公众看到一个透明、公正的处理过程,这既是对受害者的交代,也是对社会公信力的维护。"

从整个事件来看,付某的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红线,更违背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其公职身份的加持,更让这起侵害事件的性质变得特殊。目前,案件已进入批捕后的侦办阶段,期待司法机关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彻底查清案件细节,让施暴者受到应有的惩罚,给受害女孩及其家庭一个坚实的法律支撑。同时,这起案件也应成为一次警示: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公职人员监督体系,将权力监督延伸至生活领域,杜绝"位高权重者为所欲为"的可能;另一方面,社会也需加强未成年人家庭保护意识,让更多人意识到,家庭本应是孩子的"安全港湾",而非侵害的"隐藏场所",唯有多方合力,才能为未成年人筑起真正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