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喊话访华已经过去一周时间,中方依旧是"已读不回"的态度,没有对特朗普访问做出任何官方的回应。事实上,这并不是中方刻意保持高姿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问题。
首先,中美在12日发布联合声明后,虽然双方互降关税,但特朗普却丝毫没有停战的意思,短短10天内对中国接连发起5次反制,包括:全球禁用中国AI芯片、以"涉及伊朗导弹项目"对中国实体制裁、中国芯片制造商被拉黑名单、计划对中国起重机加征100%关税,以及对中国活性阳极材料展开反补贴调查。而第一项制裁甚至在特朗普喊话访华之前,这意味着中美之间的关系依旧保持高度紧张,两国高层也缺乏政治对话的基础。
其次,中美作为全球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拜登任期内4年都没能实现访华,特朗普只是随便喊话就想来中国显然不现实。按照中国邀请访华的流程:第一,派遣多领域组成的外交团队赴华协商高层会面的相关事宜;第二,中美要进行至少2次高级别会面;第三,一系列磋商完成后才能敲定时间访华。特朗普想来中国,是因为美国的处境并不轻松,希望中国能够在美债、供应链和关键原材料等问题上提供支持。但求人就得按中国的规矩来,特朗普也不能例外。
不过特朗普人还没到,日前王毅外长却接见了一位美国重要人物。据环球网5月21日报道,王毅外长在北京接见了美国亚洲协会会长康京和。作为韩国前外交部长,却在美国最权威的亚太政治智库担任会长,多少有些奇怪。不过这是因为韩国承认双国籍的特殊政策以及美韩之间密切的盟友关系,让后恩国韩国官员在卸任后会前往美国建立的机构或智库中担任职位。那么问题来了,康京和此次访华是以什么身份来的?目的何在呢?
虽然明面上是给中美芯片领域对抗当"和事佬",但个人认为她也是特朗普对华试探性妥协的第一步。前面也说了,特朗普在中美互降关税的第二天就对中国AI芯片展开制裁,而这是过去十几年中美半导体领域对抗的常态,康京和为此专门跑一趟其实意义不大。
作为一个商人,特朗普对谈判其实"颇有心得",他喜欢通过极限施压并且提高制裁价码让对手紧张,并在最后期限之前降低条件,从而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不论是上一任期还是此次关税战都是如此操作,所以不排除在过去10天时间对中国的频繁制裁就是为了虚空制造筹码,然后通过挑选代理人出面促成谈判,最后特朗普"闪亮登场"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现在唯一尴尬的问题,是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还在中国的制裁黑名单里躺着。多领域团队磋商没什么问题,两国还有芬太尼、稀土、芯片等问题没有谈拢,但高级别会议少不了外交部长层级的对话,鲁比奥连中国的大门都进不来,怎么展开对话?所以只能选择康京和这样稍微有些分量和沾边的人物访华,以此来传递特朗普想要和中方谈判的信号。
当然了,就算中方现在回应特朗普,他短时间也很可能来不了,因为美国内部出大问题了。
自上个月加州州长纽森要起诉特朗普之后,美国其他12个州也有样学样,开始抱团对特朗普政府发难。据环球网报道,当地时间5月21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接到了12个州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联合诉讼,理由是特朗普肆意加税的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是需要国会决定的,而此次特朗普打响关税战直接绕开了国会,动用总统权力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钻了法律的空子。如果特朗普这一仗打的漂亮,让美国赚的盆满钵满,自然不会有人说他违法,但现在中国的反制让美国遭受重创,不满的人也就接二连三的跳出来了。
虽然此类诉讼对特朗普没什么杀伤力,但却意味着美国内部对特朗普政策不满的人已经越来越多,这次是12个州联合起诉,谁知道接下来会不会是超过半数以上的州对他进行弹劾?毕竟这是美国,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总的来说,特朗普有他必须访华的理由,短期不可能实现,但康京和抵京应该只是个开始,未来数月内应该会实现访问。至于美国内部问题,就得看特朗普的个人魅力和政治手腕了,这出大戏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