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柳白】"特朗普企图吸引企业撤离中国,结果适得其反",美国"政客新闻网"8月31日以此为题撰文指出,特朗普曾在竞选期间承诺,他的贸易政策将引发制造业从中国"大批回流"至美国。但到目前为止,许多在华运营的美国公司都没有离开。在美企看来,面对特朗普不可预测的贸易政策,将业务留在中国是比迁回美国更好的选择。
六位企业领袖和商业团体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这是风险最小的选择"。他们表示,特朗普全面提高关税不仅针对中国,还针对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制造业强国,而且特朗普未来的贸易举措还存在不确定性。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7月份发布的一项调查也反映了这一点。调查发现,虽然重新考虑投资战略的公司数量有所增加,但大约三分之二在华经营的美国公司打算维持对中国的投资。
"我们陷入了困境,不再有观望的余地。" 美国游戏公司Starlux Games创始人贾德·金说,"我们只能支付(关税),这是困境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在于,消费者愿意忍受多大幅度的价格上涨。"
这种挤压给许多美国中小型零售商带来了生存危机。虽然大型零售商有能力与供应方协商更低的价格,并承担一部分关税成本,但这种方法对更专业的公司来说是不可持续的。
8月12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人们在超市购物。美国消费者已感受到关税带来的价格压力。 IC Photo
许多依赖中国商品的美国公司,指望未来几个月里贸易形势能更加明朗。但报道称,虽说美国和中国达成了暂缓加征关税的协议,但双方今年夏天的三轮谈判几乎没有取得进展。美国政府还向其他国家施压,要求他们切断中国产品的"转运"渠道,包括对转运产品加征40%的关税。
美国上诉法院29日裁定,特朗普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LEEPA)实施的大部分全球关税政策非法。这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引发最高法院的诉讼大战,进一步加剧了不确定性。
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美国政府实施的"对等关税"又波及包括越南、柬埔寨和印尼在内的制造基地,使其关税水平接近中国。在特朗普决定提高税率以惩罚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印度企业后,印度现在面临高达50%的关税。
美国服装与鞋业协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斯蒂芬·拉马尔说,特朗普频繁因非贸易争端提高关税,加上中美之间无休止的谈判,使许多依赖中国零部件的企业不得不选择暂留中国。"大家不想离开中国,以免把产能转移到了错误的地方。"
对于依赖中国及其邻国产品的公司来说,特朗普的政策给他们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中国+1'战略已经失败,美国中低端公司要么退出市场,要么倒闭。"上海供应链咨询公司Tidalwave Solutions的高级合伙人卡梅隆·约翰逊说。
而美国消费者也开始感受到冲击。
塔吉特、沃尔玛和家得宝等零售巨头在第二季度财报中披露,关税提高了他们的成本。例如,塔吉特出售的芭比娃娃自4月以来价格上涨了42.9%。
三家公司在投资者会议上都表示,随着重要的假日购物季临近,商品价格还将继续上涨。
"我们可能得到了一种错误的印象,因为到目前为止情况没那么糟糕。可现在已是8月,八个月过去了,'关税影响似乎不大',"Telsey咨询集团零售分析师乔·费尔德曼说,"但我担心冲击即将来临,许多精明的零售投资者也有同样的担忧。"
一些无法将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的美国企业已经陷入困境。自6月以来,美国家居用品零售商At Home Group和玩具及文具供应商IG Design Group已先后申请破产,并将营收下滑归咎于关税。
他们并非孤例。
"近几个月以来,依赖中国供应商的美国企业破产数量呈指数般激增,我们的重组业务订单已经排满。"美中商会前会长、咨询公司Foresight Restructuring合伙人格布斯说,"他们把矛头指向关税和不确定性。"
"企业已陷入瘫痪。"格布斯说。"问题不仅在于关税本身,而在于不确定性,不知道关税是会涨还是会降,这才让企业停摆。"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年度调查发现,尽管大多数在华美企感受到了中美紧张关系的压力,但大多数公司仍计划在今年扩大在华投资,一方面想继续抓住中国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也依赖中国业务保持全球竞争力。
"这些产业不会回流美国。"咨询公司Tidalwave Solutions的约翰逊说,"美国没有相应的产业生态、劳动力、税收优惠或资金,这导致企业搬离中国不具备经济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