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美国驻希腊大使吉尔福伊尔的一番言论引发国际舆论。他公开要求中国撤出比雷埃夫斯港,称中远集团控股这一希腊最大港口 "令人遗憾",还抛出美国的 "解决方案"。一边喊着 "保障希腊能源独立",一边直言要 "对冲中俄利益",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到底藏着多少猫腻?

美国驻希腊大使吉尔福伊尔
比雷埃夫斯港不是普通港口,它是中国 "一带一路" 倡议在欧洲的关键节点。中远集团接手后,投入真金白银升级改造,让这个曾经濒临废弃的港口焕发新生。如今它的吞吐量屡创新高,稳稳坐上地中海物流枢纽的宝座,还带动希腊当地大量就业。
谁能想到,十余年前希腊陷入严重财政危机时,外资纷纷脚底抹油。整个国家经济濒临崩溃,是中国企业逆势而上,拿下比雷埃夫斯港的运营权。那些年里,中国不仅注入资金,还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全球物流网络,帮希腊一步步走出困境。

比雷埃夫斯港
美国现在跳出来 "关心" 希腊,早干嘛去了?当年希腊求救时,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要么袖手旁观,要么趁机提苛刻条件。现在看到港口赚钱了、战略价值凸显了,就想来摘桃子,这种操作实在眼熟。
这不是美国第一次对中企在欧洲的投资指手画脚。之前打压华为在欧洲的 5G 建设,阻挠中企收购欧洲能源项目,动辄以 "国家安全" 为借口,本质上都是怕中国影响力扩大。美国所谓的 "去风险",其实就是制造风险、破坏合作。
美国前外交官方大为说得实在,美国现行对华政策已经失败。把中国从伙伴当成敌人,推行 "脱钩" 政策,最后伤害的是美国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盟友关系。中美贸易战打了这么多年,美国的通胀没降下来,企业却失去了中国这个大市场。

希腊心里该有本账。中国投资比雷埃夫斯港,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港口运营不仅给希腊带来税收,还让当地民众有了稳定工作。美国承诺的 "加大基建投入",听着好听,可看看美国在欧洲的过往项目,要么半途而废,要么附加一堆政治条件。
当年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也是中国帮忙建成的。投入使用后,直接带动当地旅游业和制造业发展,成为区域物流中心。而美国在世界各地搞的所谓 "援助项目",大多是为了地缘政治私利,最后留下的往往是烂摊子。
美国想控制比雷埃夫斯港,算盘打得很精。一旦掌控运营权,中美关系紧张时就能卡中资船只的脖子,还能影响希腊乃至欧洲的经济安全。可希腊要是真听了美国的话,放弃和中国的合作,无异于自断臂膀。

中国的合作理念从来都是互利共赢。不像美国,凡事都搞零和博弈,认为别人的崛起就是自己的衰落。比雷埃夫斯港的成功,正是中希双方平等协商、真诚合作的结果,这种合作模式经得起时间考验。
现在希腊确实左右为难,一边是盟友美国的压力,一边是带来实际利益的中国。但长远来看,谁是真心实意合作,谁是把自己当棋子,答案很明显。美国的承诺往往随风而逝,而中国对合作的坚守有目共睹。
这些年,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合作项目,从来没有附加政治条件,也没有干涉他国内政。从非洲的铁路到东南亚的港口,中国带来的是发展机遇,而美国带来的往往是冲突和动荡。
美国总说中国搞 "债务陷阱",可比雷埃夫斯港项目让希腊赚得盆满钵满,哪里有陷阱?反观美国,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时,总是捆绑政治条款,一旦对方还不上钱,就趁机控制其战略资产。

比雷埃夫斯港的争夺,只是中美全球博弈的一个缩影。美国想通过控制关键节点遏制中国,这种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和时代潮流。现在的世界是互联互通的,任何试图搞阵营对立、封锁打压的行为,最终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愿意和美国和平共处,也愿意和包括希腊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合作。但如果遭遇无理打压,中国也会坚定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美国要是继续执迷不悟,推行对抗政策,只会越来越孤立。
希腊最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我们拭目以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真正的合作不是靠施压就能动摇的,只有互利共赢才能走得长远。美国想让中国撤出比雷埃夫斯港,先问问希腊人民答不答应,问问市场规律答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