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美国一些大企业开始大规模调整人员,好多印度籍高管和员工被刷下来。
2024年到2025年越来越明显,不光是波音、星巴克、特斯拉这些巨头,谷歌、微软之类的也牵扯在内。这不是随便裁人,而是针对某些特定群体动刀子。
数据显示,2024年就有190个印度裔高管丢了饭碗,其中74个还是CEO级别。据说光是为了清理推特里的印度领导层,埃隆·马斯克就砸了3.7亿美元。

波音公司从2018年那两起737 MAX事故开始,就一直没消停。2018年10月底,印尼狮航一架飞机起飞没多久就掉海里,189人全没了。
2019年3月,埃塞俄比亚航空又来一出,157人丧生。调查下来,机动特性增强系统有毛病,传感器出问题导致机头老往下压。
波音当时的前CEO丹尼斯·米伦伯格推成本控制,把软件外包到印度,那边劳动力便宜,员工从几百人涨到几千。

结果质量把控没跟上,公司罚款一大堆,声誉砸了。米伦伯格在2019年底被董事会撵走,戴夫·卡尔霍恩接手,但问题没彻底解决。
2024年1月,阿拉斯加航空飞机门塞飞了,又添乱子。卡尔霍恩年底退位,凯利·奥特伯格上台后,直接宣布裁1.7万人,占全球员工10%。
印度班加罗尔中心,有150到180人被通知走人,主要工程师和技术岗。公司给60天缓冲和遣散费,但很多人得在本地航空公司另谋出路。

这波操作,表面上是为了优化结构,对付市场压力,其实也暴露了外包印度带来的隐患。
拉克什曼·纳拉辛汉在2023年4月当上星巴克CEO,本以为能稳住局面,谁知上任没多久,销售就滑坡。2024年上半年,同店销售额掉3%,股价跌超20%。工会闹事,顾客跑去竞争对手那。
他的"三重复兴"计划没起效,董事会2024年8月直接换人,让布赖恩·尼科尔顶上。

尼科尔之前在奇波雷干得不错,有扭转经验。纳拉辛汉干了才17个月,就这么下台,原因就是业绩拉胯,没能止住下滑。
星巴克股价从高点掉下来,投资者不满意,这事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印度裔领导爱搞小团体,影响公司运转,但实际还是业绩说话。
特斯拉的动静更大。2024年4月,马斯克启动大裁员,砍掉1.4万人,占员工10%多。其中不少印度员工中招,一个印度女工程师刚入职两个月就被刷,另一个干了七年,刚升职,团队全散。

马斯克说这是为了应对电动车市场竞争,重组结构。但2022年他买推特后,第一刀就砍了印度裔CEO帕拉格·阿格拉瓦尔,还有CFO和法律主管。
理由是平台每天亏400万美元,必须减员。阿格拉瓦尔他们告了,马斯克2025年10月和解,花了笔钱了事。推特改名X后,内部调整不断,印度高管走了一批。
马斯克本人对小团体挺反感,据说SpaceX也清理过类似人员,虽然没明说原因。

不止这些公司,整体上看,美国企业2024到2025年裁员潮汹涌,好多大公司宣布大规模裁员、招聘冻结。
像亚马逊、Meta、Salesforce这些,砍人砍得狠。印度裔高管下台的例子多,微软、谷歌也有。萨蒂亚·纳德拉和桑达尔·皮查伊还稳着,但中层变动不少。
网上有个美国律师的帖子火了,他说老婆公司被私募买下后,来了个印度CEO,把创始人挤走,C级全换印度人。

用疫情借口让大家降薪10%,冻结晋升,还砍了有经验的15%员工。甚至关了卫星办公室,把活外包印度,客户满意度掉,员工负荷加重。公司文化毁了,生产力下滑。
类似指控不少,有人说印度CEO爱从本国拉人,搞种族裙带,取代美国员工。
历史上也有先例,迪士尼IT部门换印度CEO后,刷掉美国工人,换H-1B印度人。南加州爱迪生2015年砍了400名IT员工,用Infosys和Tata的印度人顶上,还让被刷的培训接班人。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2016年砍了79名IT工,外包印度公司,也要培训替换者。玩具反斗城2015年带外国工人来美国,把活移海外,刷掉美国员工。
2025年10月,还有家美国公司用3分钟视频会议刷掉几乎整个印度团队,没预警,没问答机会。
联合服务汽车协会(USAA)据说砍了两个印度高管,想修复印度外包问题,重回服务美国军人的使命,认为印度渗透太深,导致经济损失,客户流失。

这些事根源在成本,印度劳动力便宜,美国公司爱外包。H-1B签证让印度人来美工作,但也引发争议。2022到2023年,美国科技业砍了20多万岗位,30-40%是印度IT人。
不少人回国,印度就业市场更糟。像一个干了10年美国的小伙,带老婆孩子回新德里,投简历投不出去。印度办公室扩张,班加罗尔、海得拉巴、孟买这些地方,美国公司直接设点。
说实话,这波调整暴露了问题,企业追求低成本,但质量和文化出岔子。

印度裔高管下台,主要业绩压力和运营毛病。
波音外包后质量漏洞,星巴克销售滑坡,特斯拉推特成本控制失败。不是针对族裔,而是效率优先。但也有人觉得部分印度领导搅浑水,拉帮结派,影响发展。
现在机会轮到华裔了?印度裔走人后,空位得补。硅谷公司选人看专业能力、创新思维、工作业绩,不是单纯族裔。

华裔作为重要的少数群体,有文化和技术优势,能带新视角。马斯克也有类似观点,SpaceX员工里虽没大量清华毕业生,但重视跨文化专业人士。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全球最大生产基地,雇大量中国人才,推供应链。上海工厂对特斯拉全球布局关键,说明对华裔重视。
硅谷多元化用人,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才促创新,华裔融入企业文化,适应工作环境,在跨文化团队当桥梁。

像微软纳德拉、谷歌皮查伊是印度裔成功例,但华裔如英伟达黄仁勋、Zoom的袁征也闪光。公司不选有才华华裔,是他们损失。
2025年裁员潮后,企业恢复路径包括薪资激励和招聘。波音留任员工四年涨薪38%。硅谷吸纳华裔,推动团队发展。

整体上,这不是结束,而是调整。企业面对全球竞争,内部挑战,优化结构。波音吸取事故教训,强化本土控制。其他公司类似,优先业务恢复。
印度裔被踢,主要部分人影响效率,不是全面排斥。华裔有才华,就能抓住机会。未来硅谷格局变,华裔可能填补空缺,促创新。但得看实际,企业选人还是看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