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照片的那一刻,天塌了。"11月11日,远赴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张先生,在当地警局确认了女儿张策问的离世消息,这个20岁的中国留学生,终究没能等来家人的寻找,将青春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从10月31日最后一次微信闲聊,到全网紧急寻人,再到噩耗传来,短短十余天,一场关于牵挂、等待与悲痛的剧情,让#20岁在俄失联女留学生已离世# 话题火速刷屏,也让无数人重新审视海外求学的安全命题。

这是一场让人心碎的失联与告别。张策问是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心理教育专业的大一学生,10月31日中午与父亲结束闲聊后,便彻底失去了联系。焦急的父亲多次拨打电话、发送消息均无回应,从最初以为"孩子睡着了",到后来的彻夜难眠,再到11月7日紧急联络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求助,每一分每一秒的等待都充满煎熬。寻人启事中,这个棕黄色直发、戴棕黑色框眼镜、身高约178cm的瘦高女孩,失联时身穿深色羽绒服,最后出现在学校教学楼附近,谁也没想到,再次被确认的消息竟是离世的噩耗。据当地媒体报道,张策问的遗体在圣彼得堡穆里诺区一处住宅区被发现,初步调查显示为高空坠落,公寓内灯光仍亮着,物品散落一地,还有一个未收拾的行李箱,暗示着事发前的猝不及防。

更令人揪心的是,这场悲剧或许早已埋下伏笔。知情人士透露,张策问俄语水平不佳,在学习期间疑似遭受同学霸凌,失联前几天"心情不太好,萌生了不好的想法"。从学校宿舍搬出后,她独自租住私人公寓,远离了熟悉的同伴,语言障碍带来的沟通困境、陌生环境的孤独感,再加上可能存在的校园排挤,最终压垮了这个年轻的女孩。父亲在求助视频中哽咽的模样,网友们转发寻人信息时的期盼,都没能留住这个怀揣留学梦想的姑娘,只留下无尽的惋惜与追问:如果语言融入能更顺利些,如果心理压力能及时疏导,如果安全防护能更到位些,悲剧是否就能避免?

这起事件并非孤例,海外留学生的安全与心理健康问题,早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痛点。近年来,从马来西亚留学生坠楼事件引发的执法效率争议,到各类因学业压力、文化冲突导致的心理危机,年轻学子在异国他乡面临的挑战,远比想象中复杂。语言不通可能导致课堂困惑、社交孤立,文化差异容易引发误解与隔阂,而独自生活的压力、远离亲友的孤独,更可能让负面情绪不断累积。更值得警惕的是,校园霸凌的隐蔽性往往让受害者难以开口,心理健康支持的缺失则可能让小问题演变成大危机,这些都在无形中为海外求学增添了风险。

事实上,守护海外留学生的安全,需要多方位的"防护网"。对留学生而言,抵达目的地后应第一时间在"中国领事"APP登记信息,留存使领馆、学校国际办公室、紧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熟悉当地报警电话与求助渠道;租房优先选择安保完善的公寓,夜间避免单独出行,养成与家人定期沟通的习惯,哪怕是日常琐事,也能让家人及时掌握自身状态。对学校与社会而言,应强化海外留学生的心理支持体系,开设多语言心理咨询服务,建立校园霸凌举报与干预机制,让学子在遇到困难时能找到求助出口。对家长来说,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业与生活,更要重视心理状态的沟通,教会孩子"求助不是软弱,而是智慧",让他们知道,无论身在何处,家人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

外交部全球领保热线+86-10-12308、"中国领事"APP一键求助、教育部"平安留学"平台……这些早已存在的安全资源,需要每一位留学生牢记于心、熟练运用。海外求学的意义,是增长见识、实现成长,而不是用安全去冒险。无论是语言融入、心理调节,还是安全防护,提前做好准备、主动寻求帮助,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负责的选择。

20岁的青春本该繁花似锦,却戛然而止于异国的寒冬。张策问的悲剧,是一个家庭的破碎,更是对所有海外学子、家长与相关机构的警示。愿这声警钟能唤醒更多人的安全意识,愿每一位远赴他乡的求学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都能平安顺遂地完成梦想、回到亲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