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随着公历11月22日的到来,今年的小雪节气也就到来了。俗话说"小雪到,冬始俏",小雪节气一到,冬天的寒冷也就变得明显,此时冷空气活动趋于频繁,全国各地气温持续走低,人们不得不穿上厚厚的外套来保暖。

小雪,除了反映气温下降外,还标志着降水的增多。因为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结成雪或雨夹雪的形式‌,但由于寒冷刚刚深入,为此雪量通常不大,因此称为"小雪"。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言,"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就是说小雪节气的由来。

在小雪到来后,万物也就彻底进入冬藏阶段‌,而这时候人们也就开始准备"冬藏"了,就是在冬天进行食物储藏,以便安稳过冬。而且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也就是说,小雪后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此时农民朋友就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了。

据悉,今天9点35分18秒,小雪节气也就正式开始,此时民间就会出现很多的讲究和习俗。其中,老一辈人都说,无论多忙,牢记:1要藏,2不做,忌3样,平安过冬。具体指啥?

1要藏:藏好温暖

添件厚外套,护好肩颈腰背,别让寒气钻了空子;炖锅红枣桂圆粥,黏稠的甜香裹着暖意,从胃里漫到心里;少些无效忙碌,多些静思时光,像草木收拢锋芒,把心思沉到日子里。

2不做:不碰冷水、不熬夜

不碰冷水

我们都知道,小雪节气气温骤降,而人体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此时接触冷水易导致寒气侵入体内,引发气血运行不畅、关节疼痛等问题。尤其是对中老年人及女性朋友来说,更是如此。

而且中医还认为"寒从脚入",此时就要注意避免接触寒冷环境,如赤脚踩地、洗冷水澡等,这些都是影响身体健康的表现。因此,不建议大家触碰冷水。

不熬夜

随着小雪节气的到来,人体阳气就需潜藏以抵御寒冷了,而此时就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晚起以养阳气。尤其是注意不要熬夜,因为熬夜易耗损元气,影响免疫力,导致疾病出现。 ‌

忌3样:

1. 忌生冷寒凉:别让脾胃"受委屈"

天气越冷,脾胃功能越"娇气"。芒果、西瓜、螃蟹、生鱼片这些生冷寒凉的食物,只会给肠胃添负担,吃多了容易腹痛腹泻,体内的寒气也会越来越重。实在忍不住想吃,一定要浅尝辄止,最好搭配生姜、紫苏这些温性食材中和一下,别让脾胃"受凉"。

2. 忌过度大补:别把身体"补"成负担

补身不是"胡吃海塞",炸鸡、肥肉、腊肉、奶油蛋糕这些高油高脂的食物,吃多了不仅容易长肉,还会加重肾脏负担。真正的养生是"均衡",不如换成瘦肉、鱼虾、豆制品这些优质蛋白,搭配新鲜蔬果和全谷物,营养够了,身体也舒服。

3. 忌过烫食物:别伤了食管"保护层"

冷天里喝口热汤、吃顿火锅特别舒服,但刚出锅的热食千万别急着往嘴里送!人体的食管黏膜很脆弱,超过65℃的食物会把它烫伤,长期下来风险不小,对胃也不友好。饭菜端上桌后,先放几分钟晾一晾,等温度降到不烫嘴再吃,既暖胃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