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入伏了,民间常说"头伏饺子二伏面",入伏吃饺子是老传统。饺子不仅开胃好吃,形状还像金元宝,寓意着纳福吉祥、富贵临门,明天可别忘了吃上一碗。"伏"字有阴气被阳气压制,只能藏伏地下的意思,所以三伏天里,咱们得尽量少在高温环境里活动,避开暑湿之气伤身。

既然明天入伏,今年的三伏天有多少天?咱们先来弄清楚。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最难熬的日子,查日历能快速知道具体时间,但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推算方法也值得了解。老祖宗定下的规矩是:"夏至三庚便入伏,夏至四庚入中伏,秋后一庚入末伏。"意思是从夏至开始数,第三个庚日是头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进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的开端。

这里的"庚日",是干支纪日法里带"庚"字的日子。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地支有子、丑、寅、卯等12个,两者搭配组成60个组合,循环纪日,带"庚"的就是庚日。

今年夏至在6月21日,之后第三个庚日是7月20日(庚寅日),第四个庚日是7月30日(庚子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9日(庚戌日)。所以今年三伏天是这样的:

• 头伏:7月20日到7月29日,共10天

• 中伏:7月30日到8月8日,共10天

• 末伏:8月9日到8月18日,共10天

算下来,今年三伏天总共30天。要知道,从2015年到2024年,三伏天都是40天,所以今年这30天的三伏天,堪称"十年一遇"。而且今年还是"晚入伏",往年小暑过后没多久就入伏了,比如2024年7月15日、2023年7月11日,今年却要等到小暑快结束的7月20日,入伏时间明显偏晚。

头伏下雨有多种民间说法,大多与天气预测和农事相关,具体如下:

- 头伏有雨,伏伏有雨:意思是头伏下雨的话,中伏和末伏雨水也会比较充沛。因为伏天处于夏季风活跃期,头伏有雨说明暖湿气流已稳定北上,水汽充足,这种环流形势容易持续,导致整个伏天雨水较多。

- 淋伏头,晒伏尾:指入伏时下雨,三伏天的降雨会主要集中在头伏和中伏,末伏时降雨会减少,甚至可能出现干旱,天气以晴朗为主,阳光暴晒。

- 头伏雨,赛黄金;中伏雨,赛白银;末伏雨,赛珍珠:强调伏天雨水的珍贵。头伏正值夏播作物的"扎根期",中伏是作物快速生长期,末伏临近秋收,不同阶段的雨水对作物生长都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作物生长、防止早衰,提高收成。

- 头伏漏,干死豆:"漏"指头伏下雨,此说法是说若头伏晴热无雨,说明暖湿气流弱,可能导致整个伏天持续干旱,而豆类根系浅、耐旱性差,最易因缺水枯死。

- 入伏一场雨,秋收万石粮:这是北方尤其是黄河流域的说法,当地伏天常受"南旱北涝"或"伏旱"影响收成,若入伏能下一场透雨,意味着水汽充足,后续雨水能跟上,作物灌浆饱满,秋收有望增产。

- 头伏雨,凉飕飕;头伏晴,热死牛:从体感角度来看,头伏下雨后,雨水蒸发吸热,气温会短暂下降,让人感觉凉爽;若头伏晴朗,说明受副高控制,可能会出现高温高湿的"桑拿天",甚至极端高温。